第(2/3)頁 萬長生那叫一個無奈的被迫營業:“歡迎大家來到我的第二堂網課,主題是藝術之美在我的專業中怎么感受的,大家肯定都猜不到我術有專攻的本行是什么……” 林楚妮還等著萬長生賣關子的回身示意,才很有助手臺風的把小圓臺上那盒塑泥取出來,當萬長生揭曉時她就快速的把熱溫塑泥掰扯揉捏下,還要用旁邊的電烤爐稍微加加熱。 動作和揉面團的白案差不多,好看! 萬長生又覺得自己好像真應該有個助手:“雕塑,特別是佛像雕塑,才是我的本行,這種大家隨處可見的造像,其實就是我們傳統審美的精華所在……” 一邊說,就一邊在白板上提筆,飛快的繪制了一幅菩薩佛頭。 邊畫邊介紹:“中國人歷史上所有的藝術成就,主要就集中在了宮殿和寺廟,相比只有達官貴人才能欣賞到的皇宮景致,寺廟隨處可見,昨天我就講到,南北朝時期我們的石雕藝術就已經取得了極高成就,這真是值得我們中國人無限驕傲的成就……” 觀眾可能很難取舍自己的目光,到底放在那低頭認真拿捏塑泥的ol裝助手呢,還是看導師的畫。 也許就是這么一恍惚,再看畫面的時候。 就會發現低眉垂目的菩薩像,面容慈善,神情安詳寧靜,頭頂寶冠華麗繁復,線條流暢,自然而寫實。 真的,就是這么頃刻間畫出來的佛像,居然就帶著慈悲忍辱、悲憫眾生的氣質! 連一直對萬長生熱衷雕塑頗有微詞的席導,都忍不住換了個坐姿,更加專注的撐著臉龐傾聽。 杜雯則更多是皺眉,估計在客觀的評估,多個助手對萬長生的形象到底好不好。 但現在看來是好的,林楚妮多聰明呀,看萬長生的表達,就飛快的把塑泥大致的弄成頸部上面垛個頭的形態,移開暖風機,讓塑泥能開始降溫。 這明顯不是個花瓶的水準,顯示出她絕對是內行的操作嫻熟。 萬長生摸出自己臨時購買的最簡單竹板泥塑刀,飛快的在塑泥上造型。 這觀賞性就非常強了,因為萬長生做泥塑時候,有種街頭捏糖人的賣弄,一邊故意讓開方便人看,一邊要絮叨! “建議各位到自己附近的寺廟去觀察佛像,特別是古佛像非常能展現中國傳統審美,嫻熟的工匠這里都會從簡單塊面化切割出各部分輪廓以后,就用一點點剔除的方式,圓刀拉線跟隨形體走……” “佛像大多都是中線對稱,左右開弓的處理方式,氣息肅穆,平遠,是佛像的基本要求,總不能嬉皮笑臉吧?” 他確實嫻熟,三下五除二就讓整個泥塑造型呈現出佛頭狀態,而且這種灰色塑泥,很方便鏡頭展現,有攝影助理把鏡頭推進到佛頭特寫,終于讓彈幕上突然爆發出一大片呼喚美女助理的觀眾心聲。 還好萬長生似乎也從耳麥聽見了觀眾的呼聲,快速退開點示意畫面切換到全景:“這只是用快速雕塑的方法,讓大家了解佛像成型的過程,而這尊菩薩像的原型,是來自于目前館藏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博物館的珍品……” 轉手把旁邊本來標著萬長生美術課程標題的觸控屏大電視給切換畫面,就顯現出一尊佛頭的正面、左右兩側組合圖。 正中間的電視畫面上,科研照片無比清晰,但始終是石頭比較灰暗。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