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第四十九章科學講證據(jù) 不過那少女似乎有些怕生和害羞,并沒有回應向坤,李教授代為解釋道:“她之前也跟我解釋過,其實并沒有固定分辨方法,即便是同一種類的鳥,每只都可能有所不同,得根據(jù)周圍當時的情況來判斷。如果有多只鳥出叫聲的話,也需要互相比對來進行參照判斷。說到底,其實就是通過聲音判斷情緒吧。不過我按她的說法試過好多次,都是聽不出什么來。我估計和她聽力比較好,能聽到的聲音細節(jié)更多、頻率范圍更廣也有關(guān)系……” 就著這個話題又聊了一會后,“小蘋果”似乎也沒那么怕生了,參與進了他們的討論。 李洋說女兒的聽覺比普通人強,能聽到的細節(jié)更多,所以他很難學得來。但這個問題對向坤卻是不存在,他很確定自己的聽覺肯定比這少女還要強得多得多。 在和少女直接交流了一會后,他也抓住了分辨鳥語的一些訣竅,而且他也根據(jù)這段時間在深山里所聽過的各種鳥叫聲比對,確定這少女說的東西是有用的。 不過想要掌握,能夠?qū)嶋H應用,還得再有實際的摸索和訓練。 聊著聊著,向坤又得知了李洋這位副教授,居然是生命科學學院的,主要的研究領(lǐng)域是“自然與人工環(huán)境中具有重要功能的復雜微生物群落的相互關(guān)系”,從改進培養(yǎng)方法和掌握代謝特征的角度,嘗試培養(yǎng)和分離具有重要功能和應用價值的尚不可培養(yǎng)微生物類群。 雖然向坤前段時間猛嗑了不少生物學、醫(yī)學、細胞、基因方面的書籍,但當李洋真地聊到專業(yè)的地方,還是有些懵逼,只能當學生一樣請教。 向坤一直希望能夠就自己的情況,請教專業(yè)人士。李洋教授的專業(yè)領(lǐng)域和知識儲備,應該算是“專業(yè)人士”無疑了。 當然,他也不會直接把自己的情況告訴李洋,而是慢慢地引導話題,往變異、基因突變的方向靠。 “……李教授,你說鳥類有沒有可能因為某些原因生變異,體型變到原本的三、四倍,甚至五、六倍大?” “你是說個體,還是說整個族群?” “個體,比如某只貓頭鷹……或是禿鷲之類。” “幾乎沒有可能,你要知道,體型變大三、四倍,那體重有可能就要增加十幾倍,骨骼、肌肉承受不住的。”李洋搖頭:“就算出現(xiàn),那種個體也活不下去的。除非它的整個身體結(jié)構(gòu)和組織強度都進行重塑,但生于個體上的突變,是不會這么有序和穩(wěn)定的。” “……李教授,你說人有沒有可能因為某些原因生變異,比如消化系統(tǒng),然后攝入能量的方式改變,整個人的其他器官和組織也隨之生改變,身體機能獲得提升……”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