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劉翊凡和書小道的談話時間并不長,內(nèi)容也不多,但卻讓旁聽的張思純,無比震撼。 書小道來之前,劉翊凡跟自己著重交代了目前這個特殊階段,面對自媒體號合作的三大策略,就是快,準,狠。 對于自媒體號的挑選,不僅僅要看自媒體號的粉絲數(shù),還要看每天實際的用戶活躍度,每篇帖子的內(nèi)容質(zhì)量,用戶的轉發(fā)和恢復量,以及各個方面的比值,這就是準。 拉攏骨干,建立起代理結構,讓接下來自媒體號合作的發(fā)展,呈網(wǎng)狀的并發(fā)結構進行,這就是快。 而一旦敲定了要合作的對象,不管是自媒體號還是代理商,都要舍得出錢,舍得讓利,盡量的縮短合作時間,加快合作進度,這便是狠。 對于這三點,在跟書小道會談之前,張思純算是聽明白了意思。 但也就僅僅是聽明白了意思。 而當劉翊凡跟書小道談過了這一輪,張思純便有了醍醐灌頂般的深刻理解。 上來就是每個月20萬,一念等于是240萬的包斷價格,這對于見不到多少收入,苦苦支撐經(jīng)營的書小道來說,跪得是心服口服,但,這出價的背后,卻是對自己商業(yè)模式的極大信心。 有了這20萬的打底,再拋出進一步的分成,那想必開始的這三個月里,書小道的配合絕對是逆來順受,那么,這就為其后廣告形式的探索,提供了極大的發(fā)揮余地和容錯空間,也給其后一念的策劃團隊減輕了不小的壓力,甚至,為了收入的提升,只怕書小道的團隊都會幫著策劃不少廣告的創(chuàng)意。 再拋出獲得下線流水10的代理制度,除了把書小道變成了一念的bd(商務拓展)之外,利益的綁定,還會讓書小道不知覺中,扛起廣告營銷上對下家的傳幫帶的責任,畢竟下線做得越好,代理者就會賺得越多。 最后,輕描淡寫的點了點代理的非獨家性,自然就給書小道上了緊了發(fā)條,鉚足了干勁的去發(fā)展下線,有得這份利益的驅(qū)動和制度的鞭策,只怕后面想要書小道慢下來都難。 這么多的考慮,這么多的布局,劉翊凡也不過是就用了短短的十幾句話,便輕松完成,對方則是毫無抗拒的全盤接受,這份駕馭對手的功力,這份談笑間的強大自信,只怕老哥也是有所不及吧。 而從另一面來看,這功力和自信背后,劉翊凡又付出了多少努力和心血呢? 看著一邊悠閑沖著茶的劉翊凡,又看了看老哥的那套茶具,張思純對老哥自小起的那份信任,依賴,甚至還有崇拜,也就在茶盞的冉冉熱氣中,似乎漸漸的,和劉翊凡開始重疊了起來。 ………… 有了這樣硬氣霸道的條件打底,跟書小道的商談,就進行得很快。 核心要點沒有什么分歧,其他的旁枝細節(jié)就都好說,于是,一壺茶還沒喝完,合作的大框架就基本敲定了下來。 劉翊凡后面還安排了會議,而書小道也急于把這次的合作帶回去和團隊商量,所以,統(tǒng)一了大框架,兩人也就懶得再客套,最后三人以茶代酒的碰了個杯,一口干掉之后,定了個下次吃飯的時間,便結束了會議。 送走了書小道,返身回了辦公室,劉翊凡看得張思純那有些沒回過神來的樣子,便笑著道,“怎么,對剛才談的,有什么疑慮?” “疑慮倒是沒有,就是感覺……這一年大幾百萬的合作,談得也太快了些。” “談生意不就是這個樣子咯,你買,我賣,一個愿打,一個愿挨,難道談個生意還要祭天拜祖不成?”劉翊凡說著笑了笑,又道,“不過后面的細節(jié),可能你就要操心起來了,研發(fā),產(chǎn)品,策劃團隊,書庫的對接,我那邊還有一堆的事呢。” “可是,20萬一個月的包斷啊,賺不賺得回,都要給出去,你就一點都不擔心?” “擔心什么?我測算過,毒舌電影日活的用戶應該在0萬左右,初期我們將廣告包裝成內(nèi)容的方式,點擊率基本上能做到25道0,只要書沒什么問題,按得我們前面的轉換率測算下來,一天的收入大概在60000左右,給他20萬一個月,我們一點都不虧。”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