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說起為何河北東路和河北西路沒有田的問題,得先從宋太宗趙光義第二次北伐失敗說起。 李剛想到這個就很頭疼。 宋太宗是大宋現在大宋皇帝的高祖父,按理說,極為講究祖宗之法的大宋,宋太宗的各種政策是不能違背的。 但是在李綱看來,宋太宗的河北防務實在是太過于兒戲了。 太宗皇帝在處理與遼國的關系中,先由“備邊通好”轉向“圖制契丹”,再由“圖制契丹”轉向“聯夷攻遼”,最終由“聯夷攻遼”轉向“修德以懷遠”。 修德以懷遠的口號一出,整個大宋徹底失去了圖謀燕云的信心。 連皇帝都失去了斗志,指望手下的人拼死干活? 漢高祖劉邦的白登山之圍,恥辱嗎?那是非常的恥辱,嫁了宗室女公主給匈奴不說,還贈送了大量的棉絮、絲綢、糧食和酒,作為安撫匈奴的籌碼。 可是漢武帝給祖宗報了仇,六十年勵精圖治,每年的省親隊伍,都要努力偵查敵情,繪制地圖,了解匈奴人的習性,而后更是名將不斷的出現,匈奴差點被漢武帝滅了族。 而后漢宣帝一錘定音讓匈奴的名號,消失在了歷史的長河里。 李世民被頡利堵在都城門口的時候,恥辱嗎?是非常的恥辱。但是李世民直接把突厥給滅了。也讓突厥的名號,消失了。 宋太宗的雙股中箭,恥辱嗎?大敗而歸,那是相當的恥辱。 然后宋太宗決定把整個河北東西兩路,挖成了池塘和沼澤,意圖阻攔金人騎兵的策馬奔馳。 將從中御、消極防御、議和茍安的祖宗之法,直到現在河北兩路的耕地,誰都不清楚到底有多少。 池塘、沼田、洼地、洋淀為主的防御體系,經過了事實的驗證,如同兒戲一般。 畢竟冬天一到,就結冰了……還怎么阻攔金人的騎兵南下? 太祖皇帝趙匡胤時候,給了北地將領相當大的自主權,其族在京師者,撫之甚厚,每次召見都會對坐而食,厚為飲食,然后贈送錢帛,令其返回駐地。 宋太祖趙匡胤還曾言“邊臣富貴,能養死士,以為間諜,洞知敵情,及其入侵,設伏掩擊,多致克捷,二十年無北之患。” 到了宋太宗的時候,以堅壁清野戰略思想,各自保護城池,不得出城作戰,迫于情況,只許依憑城池防守,不許主動出擊。 這種不允許出城作戰的戰略指導思想,直接導致了河北東西兩路,只有城池可以防守。 但是城外的百姓,無處躲藏,城內大兵不至,只能任遼人擄掠。 百姓想活在河北東西兩路,簡直難上加難,有兵災,還有人禍,還沒地種。 逐漸外逃的河北東西兩路的百姓,直接讓河北變成了赤地。 不僅如此,這種不允許出城而戰的消極防御心態,直接導致了遼人采用繞開堅城而過、置之不理、長驅直入的戰略,肆意擄掠宋人腹地。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