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王沖當初領著二十萬兵馬,看著真宗皇帝和遼圣宗皇帝打的熱火朝天,按兵不動,是有法理依據的,那就是來自宋太宗的戰略指導思想——不得隨意出城迎戰。 這種指導思想,讓河北兩路,變成了沒有人煙,沒有耕地只有洋淀的赤地。 李綱上的奏章,最主要的一項,就是填平河北東西兩路的水洼,第一年養地,第二年在進行均田。 可是李綱知道,這太難了。 大宋一百三十多年,都在河北挖坑,最后坑掉的只有大宋自己而已。 這個坑怎么填補?是李綱的心頭大患,可是他毫無頭緒,當初工賑監修黃河堤壩,修到大名府的時候,就停下了,轉移向河東路。 并不是糧食或者銀錢出了問題,而是再往下修毫無必要。 這個坑啊。李綱撓頭。 程褚也是撓頭,大宋察子很能干,這毫無疑問。 可是想知道河北東西兩路有多少田,能容納多少人,這無疑是在為難皇城司。 察子也是人,不是神啊。 趙桓做的批復很簡單,必須在未來一年的時間里厘清河北東西兩路的田產,有困難,就克服困難。 李綱也是無奈,揮手讓程褚領著察子干就是了。 官家領著十萬種家軍精銳和七萬不太聽話的捷勝軍,把金人都趕跑了,自己這點困難,能叫困難嗎? “克服一下吧。”李綱讓程褚去準備盤查河北東路和西路的田產,而他自己也在忙碌不休。 重建汴京城的軍器監,不過這次,李綱決定建在在城外。 這是由官家授意的。 至于目的就是為了讓軍器監的廣備攻城作的匠人們,減少與城內人的接觸。 防止泄密。 隨著機械原理的不斷深入,越來越多的軍器運用于實戰之中,特別是巨型投石機,那都是機密中的機密。 這都是之前得到的教訓。 至于安全,會在四周建立軍堡,以做犄角防御汴京。萬一下次金兵再臨,只能龜縮在城里,太憋屈了。 提拔新的官員,而一些將官已經漲到了偏將軍等職位,那自然軍事類的主官,都會安排給這些將官。 文臣主政的格局,已經悄然改變。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