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親征-《庶子奪唐》
第(1/3)頁
隨著李世民一聲令下,大唐朝廷這座巨大的戰爭機器隨之啟動,禁軍、兵部、戶部、河北各州在短短幾日之內上下忙成了一片,而就在朝中上下都在備戰的時候,關于太子監國的圣旨也自門下省傳了下來。
著李恪為監國太子,坐鎮東都,兼東征大軍糧草轉運之事,至于監國輔政人選,則定了中書令岑文本和尚書右仆射杜如晦在東都輔政,尚書左仆射房玄齡和左屯衛大將軍程知節則留守長安,鎮于京師,已備萬全。
其實對于岑文本的安排,原本是有所爭議的,岑文本多有謀略,曾為李孝恭長史從平山南,對于行軍中各色事務的處置調度極是擅長,原本朝議是有意用岑文本隨行遼東的,但李世民考慮到岑文本是李恪的師父,李恪監國身邊離不得岑文本,故而留下了岑文本,改用了長孫無忌。
監國之事已定,糧草兵甲齊備,便是大軍開拔之日。
此次東征,兵分兩路,以張亮為平壤道行軍大總管,率江、淮、嶺、硤兵馬四萬,自萊州行海陸取平壤,以李績為遼東道行軍大總管,李道宗副之,領軍六萬及蘭、河蕃兵先取遼東,至于李世民自己則率一萬精銳禁軍后行,亦往遼東。
比起隋煬帝動輒百萬的動靜,李世民前后調用人馬不過十一萬,勞民之禍自然也就輕了許多,只不過這一十萬人卻也不是隨便來的,若是仔細算算,正是當年李恪北伐薛延陀的兵力。
李世民乃李恪生父,用兵更早于李恪,而且高句麗之兵未勝于當年之薛延陀,李恪用十一萬人馬平了薛延陀,李世民好強,他東征用兵自然也不愿超了這個數。
春末夏初,洛陽城外? 孟津渡口。
孟津渡口乃洛陽南北往返河北的要道? 平日里商船、客船整日不斷,熱鬧非常? 今日的孟津渡口比起以往則少了幾分熱鬧? 更多了幾分整肅。
今日的孟津渡口遠遠望去便是數百面正黃色的龍旗,還有萬余軍容整齊、身經百戰的大唐禁軍? 這批大唐最精銳的士卒正齊齊列隊,井然有序地登船渡河。
而在渡口邊最大的一艘船邊? 則是長寬半丈余華蓋? 華蓋之下站著的便是皇帝李世民還有太子李恪,今日正是李世民率禁軍渡河赴遼東的日子。
李恪奉詔往洛陽監國,也正與李世民同行一段,直至東都洛陽? 而到了這里? 李世民便當過河北上,而李恪也要往洛陽監國了。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沐川县|
德化县|
巴林右旗|
玛多县|
外汇|
连山|
昭平县|
达尔|
湖口县|
海淀区|
蒙山县|
若羌县|
砀山县|
灌云县|
甘孜县|
于都县|
丹巴县|
罗田县|
和田市|
乌什县|
青州市|
饶阳县|
石台县|
锡林郭勒盟|
富源县|
丰顺县|
远安县|
永嘉县|
临泉县|
龙井市|
闸北区|
宜阳县|
永济市|
和硕县|
诸城市|
石家庄市|
碌曲县|
烟台市|
托克逊县|
天柱县|
板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