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就在遠方發起對各大零售集團并購要約的時候,業內外甚至包括國外的零售巨頭都在關注。 之前李東放棄了京城市場的百貨業務,很多人以為他很快就會有動作。 可從年會之后放棄,到現在快要進入7月份了,遠方一直沒有太大的動靜。 然而,就在6月的最后一天,遠方忽然復蘇,讓不少人不由上了幾分心。 今年,遠方可能要沖擊世界零售前十的寶座,按照外界的分析,哪怕遠方真的虧本,為了達成前十的戰略目標,也有很大的可能進行大規模的并購計劃。 關鍵還是在于,并購的目標到底是誰? 香江的百佳? 華北的物美? 東北的大商? 還是華南地區的高鑫? 至于沃爾瑪,作為如今外資在華夏的扛鼎企業,以及對方世界第一零售的地位,同意遠方并購計劃的可能性很低。 而并購目標的不同,其實也代表遠方的戰略目標不同。 如果是百佳,那意味著遠方會進入華南市場,從港澳地區包圍華南地區,對其他大型零售集團進行包圍圍剿。 而并購大商和物美,那意味著遠方零售戰略目標北移,可能正如齊云娜說的那樣,遠方有從北方進軍歐洲市場的打算。 不同的并購目標,意味著遠方下一步的計劃不同。 至于同時并購,這時候沒人想過,一方面是遠方沒有那么多資金,另一方面外人也覺得李東沒有這么大的胃口。 并購一家企業,可不是輕松付錢就可以的,資源的整合,門店的布局,人事的變動,后臺的接入,這些都是大工程,一下子接手那么多家企業,難度不是一般的大。 而且最近遠方已經動蕩,再引入大量的外來體系,李東就不怕遠方越來越不穩? 考慮這些的同時,眾人還在密切關注,到底有哪些企業會同意遠方的并購會談? 這幾年,華夏的零售行業競爭激烈是不爭的事實。 甚至比起其他各行各業,這幾年就屬零售和電子商務這一塊競爭最激烈,這時候,指不定真有大型巨頭同意退出也不一定。 從前幾年的百花齊放,到現在,家樂福、國梅、蘇果、永輝、樂購、樂天、百思買、好又多、新一佳……這些企業退出的退出,被收購的被收購,倒閉的倒閉。 如今,華夏零售已經形成了一超多強的局面。 這時候,遠方繼續展露自己的野心,一些企業選擇退出競爭愈加激烈的華夏市場,也是可以理解的。 …… 就在眾人關心這些的時候,時間進入了7月份。 7月的第一天,華夏企業聯合會、華夏企業家協會按照國際慣例,發布了華夏企業排行榜。 上一次的世界五百強榜單,那是世界的榜單,而且主要是由《財富》這些權威媒體自己統計的數據結果。 而各國,一般都會按照國際慣例,由一些官方組織和權威性民間組織聯合發布自己國家的企業排行榜。 以前,華夏發布榜單的時間都比較遲,很多時候都要到9月份左右了。 可自從前兩年,華夏的巨頭企業家都不再參加榜單發布會之后,榜單的組織方意識到,可能是流程太拖沓,這些企業家都不愿意來了。 尤其是遠方李東,在企業家俱樂部甚至公開說過,華夏的榜單比生孩子還要難產的多,看不看都沒多大意義,有那工夫他三天就能統計一份詳細的榜單數據出來。 這話一出,算是打臉了,讓企業聯合會幾家都有些難堪。 可李東地位非同一般,他都這么說了,其他人更不會參加榜單發布會了。 考慮到這些,最終幾家組織還是決定縮減流程,緊跟在世界五百強名單發布之后發布華夏企業排行榜,順便還能蹭個熱度。 于是,在7月份第一天,華夏企業排行榜提前出爐。 榜單發布的時候,李東其實沒關注,他這時候正在會議室等待結果。 之前,有消息傳出,7月1號遠方的員工會組織一場示威活動,反對遠方的不平等待遇。 這種大規模的示威活動,一般都得要和政府報備才行。 可這種員工組織的示威活動,很多時候,根本就不會報備,直接進行突襲,不少企業就因為這種情況,應對時間不夠,最終麻煩越惹越大。 這種示威運動,有時候初衷是好的,可到了最后,經常會演變為暴力打砸行為。 遠方在全國各地都有產業,一旦應對失措,很有可能導致參與的員工受到現場環境的影響,最終演變為暴力示威。 …… 李東在等待結果,其他高管也紛紛在全國各地坐鎮壓陣。 官方這邊,也收到了消息,這一天,出動了大量的警力和大量的談判專家隨時準備介入。 一些大人物也紛紛都投來了關注的視線,數十萬員工的遠方集團,一旦應對出現問題,很有可能產生大規模的連鎖效應。 盡管遠方這邊已經做了安排,可李東的應對太過強硬,不少人擔心因為他的強硬,會把事情弄的更大。 可惜事情發生的太快,遠方的應對也太快,官方這邊還沒來得及參與,就已經到了爆發的節點。 這時候,官方除了保證事情不擴大化,不要讓示威變成暴力示威,也沒其他的好辦法。 強行阻止,強行驅散,這倒是可行,可堵不如疏,你堵的越厲害,后面可能爆發的越強烈。 與其如此,還不如看看遠方這邊如何解決,最后實在無法和平解決的情況下,官方才會出現,進行最后的收尾。 所有人都明白,一旦鬧到了官方收尾的地步,遠方接下來麻煩恐怕就有些大了。 會議室中。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