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二章 權衡利弊-《大明寒士》
第(3/3)頁
老學官點頭,拱手將一眾考官從提坐堂號中選取出來的十篇作品,遞給陳孺。
陳孺泯然接過,將試卷放在桌上,又將燭臺挪到跟前兒來,讓光線盡量的更加明亮一些。
這些學官選擇出來的十篇文章,分別出自五人之手,其中兩篇是來自西平縣鹿鳴書院,一篇來自遂山鼎銘書院,一篇來自上蔡縣學,一篇來自汝陽縣學。
科舉取士,不僅是考生們的考驗,同時也是對主考官以及閱卷學官的考驗。大明朝的文風歷來是南勝于北,取士的金榜上,也經常性的南北失調。
由于地域的劃分太過明顯,洪武三十年丁丑科會試,此科說來倒也奇怪,出現了兩榜,初榜公布的五十二人清一色皆是南方舉子,落第的北方舉子頓感不平,競相大鬧起來。
最后竟然不僅僅是榜上之事,而牽涉到了南北人之爭。
由于當時的政局條件,朱元璋當機立斷,即刻下旨,將當時的二十余名考官全體凌遲處死,這才平息了這場血雨腥風。
從那以后,無論是何等級的科舉考試,主考官都會依照前車之鑒,將取士的名次與人數相互權衡,而非僅僅看重文章質量。
這樣的做法或許對于許多寒窗苦讀的讀書人是不公平的,但卻是平衡各地文風發展的辦法。
況且,世上哪來的絕對公平呢?
有人的地方,就有不公平存在,參加科舉的學子選擇這條路,便是默認這些做法的。
算上陳孺手中,沈康的試卷,諸位學官挑選出來的上品文章中,便有三人來自鹿鳴書院,陳孺掂量著手里的文章,心里默默的權衡著,究竟該如何圈定名次。
......
第(3/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宁蒗|
山东省|
莱芜市|
陆河县|
登封市|
湖口县|
灵璧县|
辰溪县|
镇安县|
龙南县|
肥城市|
孙吴县|
长海县|
锡林浩特市|
河间市|
志丹县|
津市市|
普安县|
滕州市|
井冈山市|
乌兰浩特市|
聂拉木县|
连城县|
庆云县|
友谊县|
襄垣县|
台州市|
翁源县|
正安县|
青岛市|
山阴县|
尚志市|
万年县|
大余县|
辽阳县|
华容县|
伊通|
工布江达县|
涞水县|
白朗县|
丰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