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竹刻可不簡單,首先,要在竹面上打好畫稿,然后運用各種雕刻技法操刀。 盧毅先是拿起平口刀,用平口刀鏟去了竹子的空白處,他的力道拿捏很準,用力穩且慢。 竹刻難的是在留青部分,刻留青的時候盧毅用的平口、圓口刀。 把刀換好,盧毅保留著竹青最表面的一層不動,這樣可以用來表現景物的近處和亮光部分,而在露出的竹肌上,他下刀刮掉一層,這向內深刻的一層則表現遠景,這樣會使得作品更富有立體感。 竹刻如不透雕、深雕,就不成其為雕刻。 不過,這種深雕,也并未深入骨里。 與精雕細鏤、刻意求工的嘉定竹派迥然不同,金陵竹派則以淺刻、簡刻風格著稱于世,這種技法雕鏤不深而層次不減,表面略加刮磨,寥寥數筆卻意境深遠。 同時,金陵竹派對圓雕運用頗為講究,材質選擇甚嚴,雕刻時善于因形取勢,不多作人工修飾而古樸淡雅。 金陵派擅長竹刻書法,使傳統竹刻平添了濃郁的文人氣息。在這方面,盧毅有所欠缺,他書讀的少,盧毅的書法也是他的一個薄弱環節。 處理好留青的部分,盧毅下面要將竹雕琢成木質,這就需要仔細觀察竹子本身的紋路,根據其本身紋理進行雕琢了。 尤其像木紋的地方要進行精細的加深,造成一種視覺錯覺。 竹雕雖然在制作程度上有局限,但也可以利用這些局限來造景、來破型,定于新的意境, 如何做到,那就要運刀精準爽疾,瀟灑雅致,線條蒼勁簡練。 盧毅淺刻浮雕原來并不是多么厲害,可自從有了系統的指正后,在刀法上都有所進步。 不說精通,可眼下的刀法簡潔輕快,技藝純熟。 寥寥數刀之后,他已經將強勁的風勢表現得生動傳神。 一幅竹林初冬的景色躍然竹上,景色細致逼真,竹林微微起伏的線條體現出了風的感覺,竹的清脆和氣韻不減,整個作品意趣盎然。 想到系統雕刻老子西出函谷關的圖,盧毅也想把一幅畫卷躍然竹上,冥思一番,盧毅的刀再次揮動起來。 十幾分鐘的時間不知不覺中過去了。 終于二十多分鐘,盧毅望著竹刻,端著下巴微笑了起來。 竹林颯颯,背倚青天,還有清風陣陣,他就這樣毫無痕跡地融入了這幅畫面,看著竹筒的眉眼認真而深情,著實令人怦然心動。 “好了。我的手藝只能如此了。” 盧毅雕刻的差不多了,有了這份意境和氛圍,盧毅覺得可以讓系統給作品增加屬性了。 關于添加屬性,盧毅不準備為作品自定義添加,并非單純財富值的問題。 高考如意的屬性,盧毅不確定自定義就會有,而竹子節節攀高的本身意境,加之竹子的氣節,盧毅覺得如果系統能夠分析,隨機的屬性應該也不差。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