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啟爭只在旬月間-《萬法無咎》
第(1/3)頁
沖霄閣同門眼中,歸無咎有三奇。
第一奇,打破了沖霄閣弟子《九元書》修行至多不超過五載的先例,困于此境一十二年。
如果是俗世小宗或散修之輩,休說十二載,就是一百二十載,也屬尋常。可是對于一界英華之薈萃的沖霄閣,這便顯得有些荒誕。
最常見的一種猜想是,歸無咎的靈根品質其實頗低。《九元書》以十四日行功為一輪轉,歸無咎由于靈根低劣,運氣煉真的速度無法企及,便需化一為二,為三,甚至為四,以二十八天、四十二天、甚至五十六天完成一輪轉的功法。
這種猜想有一定依據,因為歸無咎只是修行速度較其他人緩慢數倍而已,而非卡在某一關口長期不得突破。若此猜測為真,資質如此之差的弟子竟然被沖霄閣選中,倒也是一大奇聞。
第二奇,歸無咎對于道法的理解極為深刻,幾乎到了匪夷所思的程度。
閑暇之際互相交流道法和修行理解,眾人漸漸發現,這修行進境緩慢、似是靈根低劣的歸無咎,于《九元書》的種種領悟,實在非同凡響,每每為同門排疑解難,指點迷津。
一開始有人以為,歸無咎或確實有一二真知灼見,但不足為奇。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或許他見識精到的地方,恰巧是他人所不足,因他好為人師,一來二去倒博得一個不小的名聲。
更有人猜測,這歸無咎靈根低劣,卻是越衡宗某一位輩極重的長老的后裔,因此得以進入沖霄閣。未免遭人看低,于是從長輩處預先學得許多精妙見識,給自己安一個博學明道的光環,顯露人前,不至被同輩恥笑。
不過但凡對沖霄閣的重要性有清醒認識的人,無不對此說嗤之以鼻。
直到三年之前的“真傳銓選會”,一舉奪得頭名、晉升真傳弟子的文晉元師兄,在與沖霄閣諸位師兄弟的告別宴上坦然相承,若無歸無咎之助,自己決無法步步不差,以“小自在境”之資完成對《九元書》的修行。幾個個月的修行時間倒是小事,但如若對道法的理解有所欠缺,自己是否能奪得這真傳之試的第一還要兩說。
文晉元此語,在沖霄閣上下引起震動。后來,連沖霄閣掌閣真人都漸漸默許閣中弟子,有修行疑難之處去請教歸無咎。漸漸地,歸無咎道法純粹漸漸為眾人所公認,竟幾乎成為沖霄閣的代理教師。
至于這最后一奇么,便是其調用外物之多、身家之巨。沖霄閣弟子雖然身份顯赫,供給豐厚,但是并未能如真傳弟子那般,得到門中不計成本的培養。
而這歸無咎,明明并無任何世家背景,許多人卻見他肆意服用諸如四象合氣丹、碧梧純元丹之類的珍貴丹藥,令人側目。
這一行人在道場中晃悠了半個時辰之后,一道青濛之氣裹挾著兩片白云從碧云峰瀑流之中閃過,落在紫霧峰道場半空。
遁光顯出一只鶴影,鶴背上顯出一個方臉道人,此人頭戴純陽冠,峨冠博帶,大袖飄飄,手持拂塵,腰上系著一只大紅葫蘆。身后隨侍童子高舉舉著兩座云羅混金傘。原來是沖霄閣掌閣真人周敏楨到了。
這周真人卻并不從遁光中躍下,而是把手中拂塵一搖,頓時足下生出一座方圓百丈的八角樓臺。二十四道玄拱玉柱圍成一圈,角上各有一座精巧飛檐。更可見云氣隱隱,芳草蘭芝點綴其間,十分清奇瑰麗。
此時光華閃動,金臺之上延伸出四道紫雩如同浮梯,直落在道場正中。
眾位弟子更不遲疑,依次踏上那虹霓階梯。
這倒不是這周真人處處彰顯自己元嬰真人氣派。而是其人所修之功法奇異,一日之中除了子、午兩個時辰之外,須頭不頂星,足不履塵。因此每次出行不得不時時將云羅混金傘與落塵金臺兩件法寶隨身攜帶。
不過片刻,周真人于金臺上中庭主座坐定,庭下眾弟子站成兩列。細看這左右兩班人影分布,歸無咎位于左一列上首,身后大多是方才道場環繞提問的那一群人。那謝師妹在第三位上站定,只是她此時面容嚴肅,哪又半分古靈精怪的樣貌。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资中县|
海门市|
都兰县|
清苑县|
青铜峡市|
志丹县|
泉州市|
洛浦县|
余江县|
棋牌|
屏南县|
同德县|
乌兰察布市|
大邑县|
桦甸市|
咸宁市|
水城县|
皋兰县|
温宿县|
嘉义县|
侯马市|
如皋市|
彭泽县|
丹棱县|
确山县|
铜鼓县|
萍乡市|
双辽市|
区。|
确山县|
饶河县|
苗栗市|
县级市|
普安县|
阆中市|
乌兰察布市|
永和县|
佛坪县|
景德镇市|
庆安县|
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