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狄大爺,遼人攻勢看來很兇猛啊!”甘奇看著城墻之下的尸首說道。 狄青點頭:“從前日起,大同那邊戰報一到,攻勢越發兇猛,遼人已然不把人命當回事了,前方攻城,后方督戰隊拿刀巡弋,但凡后退者,皆當場立斬,著實豁出去了。” “敵我傷亡如何?”甘奇問道。 “估摸著,敵人傷亡已有四五萬。頭前還是各部曲輪番上陣攻城,而今是一隊一隊拼光為止,兇悍非常。我軍之中,本也是各部曲輪番守城的,只是遼人太過兇猛,便也無法,只得抽調各部精干守城,不再輪換,也是怕那些新兵與新兵不堪用出了問題。本來抽調出了三萬精干之兵,而今也有八千傷亡之數,明天應該就會破萬了。加上之前各部的傷亡,快有兩萬了。”狄青慢慢介紹著。 所謂抽調的精干,就是原先甘奇麾下分到萬勝軍的一萬多人,再加上各處抽出來的一些敢戰之人。 狄青這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如此強度的猛攻,為了穩妥起見,一般人狄青甚至都不敢往城頭上派。 守城之戰,敵我雙方的傷亡比例都沒有一比三。 這讓甘奇有些驚訝,按理說己方在城墻上,處于大優勢,敵人往上爬處于大劣勢。怎么傷亡比例還怎么小? “遼人如此兇悍?”甘奇問道。 狄青點著頭:“此番遼人精銳盡出,其中契丹人就占了很大一部分。而且還有許多工匠隨行,每過一天,都會有新的軍械被打造出來,弩炮,投石機,云梯車,越來越多,所以老夫才不敢輕易教那些新兵降卒們上城來守。” 甘奇搞明白了,契丹人終究早已不是游牧漁獵之族了,他們真的進入了文明時代,占燕云百年,與大宋做了好幾十年的兄弟之國,也說出了那句“吾修文物彬彬不異于中華”。 這句話,真不是吹牛的。 要鐵甲有鐵甲,要床弩有床弩,要投石機造得出投石機,云梯車也不在話下。是真的與中華沒有什么區別了。 云梯車,就是打造出一個木制的大車,車子上有一個大斜坡,斜坡上自然就是階梯。這種車子推到了城墻邊,人就可以源源不斷從車后面的階梯晚上爬。 這才是真正的攻城利器,城墻上的士兵想用人力把云梯車推倒,那是不可能的,這種車子,又大又重,比普通的長梯方便百倍,放火燒車才是唯一的辦法。但是這個大木頭車,一時半會還燒不掉,只能眼睜睜看著無數人從車上而來,守城戰就變成了城墻爭奪戰。 若是一旦讓敵人在城墻上占據了一小塊地方,敵人便更是蜂擁而上,再想把敵人打下去,更是難上加難。 技術水平,一直都是決定戰爭勝負的關鍵。 古北不比大同,大同是城池,古北是關隘,兩邊連著群山,沒有其他的城門,除了翻山越嶺,也沒有其他往北去的辦法,這里連出擊都難,只適合防守。連出擊都困難,自然就讓大多數兵法計謀都無用武之地。 甘奇也把眉頭皺起來了,古北關口,就剩下拼命了,就看誰有更多的命去拼了。談不上什么運籌帷幄了,哪怕有辦法出擊,憑借甘奇麾下那幾千騎兵,沖出去又能怎么樣? 是襲擊敵人大營?那是自尋死路。 攻擊敵人糧道?敵人都沒有什么糧道可言,他們壓根就沒有多少糧食儲備,吃羊殺馬的。而且這辦法也不現實,因為甘奇連關外的地形地貌都不知道,那里是遼國故土,別兜兜轉轉反被敵人圍殺了。 去奔襲敵人城池?且不說遼國故土,別人的百姓也會眾志成城,就說奔襲城池,奔襲哪座城池呢?大定府?遼陽府?臨潢府?打下來一座城池又能怎么樣?皇帝都在前線,太子顯然也在前線,去打哪里? 孤軍深入,沒有意義。 想來想去,甘奇左右看了看兩邊重巒疊嶂的山峰,又看了看這座不高的關隘,嘆了一口氣。 看多了故事,總想把任何戰爭都想成智計百出的智商碾壓,顯然這不是一般情形。 “道堅,你在想什么呢?”狄青問道。 甘奇搖搖頭:“無奈之想。” “是啊,頗為無奈,好在你的援軍來了及時,有五萬堪用之兵,這關口當是守得住的。”狄青也是一臉的無奈。 “但也不能讓遼人這么舒服,總要給他們找點麻煩。”甘奇倒也不氣餒。 “道堅是有何妙計?”狄青問道。 “我把耶律乙辛捉住了,又給放了!”甘奇說道。 “嗯?”狄青意外不已,又道:“我還以為你沒有拿住耶律乙辛,原道是你拿住了他?” 甘奇點點頭。 “你準備怎么做?”狄青問道。 “明天大早,寫封信送出去,求和!”甘奇說道。 “求和?遼人必然不愿,他們舉國之力而來,便是要重奪燕云,豈能愿和?除非把燕云還給他們,否則必然不成。”狄青想簡單了一些。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