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還有一點,大宋周邊,強敵環伺。 這大概就是這個題目的意義所在。 甘奇自然能答,但是從什么角度去答,那就很值得思考了。關于秦滅六國的思考,歷史上有一篇很著名的文章,那就是蘇軾他爹蘇洵著名的《六國論》,其中有很著名的一句話語以地事秦,猶抱薪救火,薪不盡,火不滅。 蘇洵是以其他國家的失敗為出發點,來論其他國家為何會失敗,論得極為有見地。也是在提醒朝廷該以什么樣的態度來面對西夏與遼國。不能求一時之安穩,大概也在諷刺以往朝廷割地賠款的那些事情,韓琦就因為好水川戰敗,做過這種事情。想要朝廷以強硬的姿態面對這些敵人。 蘇洵的這種論法,大概應該是絕大多數人面對這一題的角度。甚至出題人應該就是看過蘇洵的《六國論》,所以才有此題。 甘奇來論,想要出眾,自然不能再用這個角度去說,因為蘇洵已經把這個角度說得極為透徹了,寫得再好,也不可能比蘇洵寫得更好。這個題,其實不好答,因為有珠玉在前,不可能把《六國論》拿來抄一遍。 顯然所有考生都在抓耳撓腮,都因為珠玉在前而煩惱。 甘奇卻已然動筆,甘奇換了一個角度,六國何敗就不用論了,甘奇只論秦何勝。為何秦國會勝利? 因為制度問題,從商鞅變法,到秦國的生產制度,動員制度,乃至軍功制度。與其他國家做個對比,秦國的勝利,就來自與制度上的不同。 秦國的制度,很嚴苛,嚴苛到把每一個人都當做機器來安排,但是秦國的制度又很合理,對每一個作為機器一樣的人,給的待遇很好。有用的人,田地錢財,貢獻越高給得越多,沒用的人,哪怕是世代權貴,哪怕是皇親國戚,棄之如敝履。 何以強國?甘奇大概是世界上第一個說出“唯有制度才能強國”的人。當然,這論的是一方面,強國的渠道有很多,比如科技科學,比如商業發展。 一篇《制度強國論》,洋洋灑灑落于筆下,幾千之言。 寫罷之后,甘奇又重新認認真真謄抄一遍。 抄完,甘奇大氣一出,感覺身體都被掏空了,古代考試,考的不僅僅是腦力,還要考體力。小小的房間,兩步見方,環顧四周,憋屈非常。 提前交卷,那是不可能的,真要提前交卷了,說不定得到開封府大獄里去坐一坐,經受一番調查。人就算死在這里面了,不到時間,尸體都運不出去。 喝口水,吃點面餅,看著來回巡視的差人與軍漢。 待得甘奇出門而去,即便是夕陽,也顯得極為刺眼。 門口等待之人,早已擁了上來,圍著甘奇問個不停。 還有一旁許多上前來見禮的相熟考生,甚至不熟的考生。 “甘先生此番,必然是那案首解元。” “那是當然,甘先生之才,豈是我等能比的?” …… 這些話語聽得甘奇只是微笑應對,人怕出名豬怕壯,也不知幾人說得真心,幾人說得假意,更不知多少人等著看甘奇的笑話。 甘奇中解元,那是應該的。甘奇若是考了個靠后的名次,不知道多少人要笑掉大牙。 甘奇若是落榜了。 大概就有人鼓掌叫好了,甚至要到甘奇面前明里暗里奚落幾句,才算舒心。 。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