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人終究是受感情支配的。大儒胡瑗,也是如此。 甘奇帶著幾大摞書籍,回家而去,繼續著頭懸梁錐刺股的生活。 之前讀書,甘奇是為了應付考試,如今再讀,甘奇帶著一種心虛,讀得更加認真。胡瑗要甘奇繼承他的衣缽,這件事情讓甘奇有些擔憂,這已然出了甘奇的舒適圈,是甘奇下意識里覺得自己做不到的事情。 但是這件事情,好似真要被趕驢上磨,不做也得做了。 這讓甘奇心中有些沒有安全感,沒有安全感,就會讓甘奇對讀書這件事情越發下苦工。 面對缺乏安全感這件事情,每個人的應對之法都不同,有人會逃避,有人會退縮,也有人會積極面對,有時候這種積極面對不是因為內心有多強大,而是被逼無奈之舉,沒有辦法,只能試著硬著頭皮上。 當一個貨真價實的大儒? 唉……甘奇更愿意去當一個大發明家。 看書吧,一頁一頁認真看,桌案上油燈的燈芯,一次一次被吳巧兒挑起來,鍋里熬的羹湯,從未冷卻。 無微不至的吳巧兒,一直守在一旁,還得謹小慎微得盡量不發出一點聲音。 人這一輩子,永遠不可能不勞而獲。 一目十行,過目不忘,那永遠都只是傳說。 一個多月,甘奇除了與胡瑗去了幾趟汝南郡王府,就是來回在城內城外兩座宅子的路上,其他時間,從不出門,甚至都不到書房外的院子里走動。 考場之外,來送甘奇考試的人不少,有甘奇的學生,有太學的同學,有吳承渥,有趙宗漢,甚至連趙宗實都來了。 還有一輛車廂里坐著的趙小妹。 所有人都看著甘奇入考場。 甘奇有些緊張,除了上陣殺敵的時候,甘奇面對任何人任何事都沒有緊張過,今日入個考場,卻讓甘奇緊張起來。 填空默寫,甘奇呢呢喃喃在背著。 誠者自成也,而道自道也。 誠者,物之終始。不誠無物。是故君子誠之為貴。 誠者…… 好在,好在其實四書五經,攏共加在一起也并沒有多少字。甘奇要求吳承渥跳背如流,對自己的要求卻并沒有那么高。背了一個多月,填空題算是應付過去了。 填空題,是甘奇最大的短板,算是安然度過了。 接著“名詞解釋”,思維發散一下,寫出一點新意,新思想新解讀,對甘奇來說不難,這是他的強項。宋朝思想開放,容得下各種解讀思考。到得明清,這種題一般都會有標準答案,得按照先儒的思想來答題,考驗的反倒是文筆。 再考策論,題目是秦何勝,六國何敗。 就看這題目,出題之人顯然就是個務實派,強國之道,這在仁宗朝一直是最熱的話題,甚至改革這種事情,在朝堂上也一直是最熱門的話題,仁宗一次次要求朝廷減少冗費,這就是改革。 范仲淹在朝之時就有慶歷新政,旨在改革官員系統,收效顯著,但是也并不很成功。 但是這個朝廷,已經到了不能不改革的地步了,一個朝廷,連財政支出都不能平衡了,再不改革,就真的連工資都發布出來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