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一章 科舉瑣事-《我當太子那些年》
第(1/3)頁
秀才科前途無量誰都知道,可是報考人數卻少之又少,不是天下讀書人不想報考,而是……壓根就不敢報考!
雖然看著考試內容只是五道策論,可是……先不說這秀才的考題是由皇帝親自出,就連試卷都是皇帝親自批閱,甚至找眾臣一起討論……想想看,你一個大學剛畢業的毛頭小子,寫了一篇針對國家某個問題的建議和意見,然后你這意見還被最高領導人拿著跟國務卿、內政大臣之類的高官們討論……是不是非常榮幸?
當然,一切的前提是你寫的文章確實有真材實料,如果你只是胡亂的寫一通,連基本的語言都不通順,那你認為能看到你文章的人心里會是什么想法?他們要弄死你是不是比弄死一只螞蟻難很多?
如果沒有一定的真才實學,或者很強大的自信心,你敢去考這個秀才嗎?
另外,秀才科考生的來源,一是地方官推薦考生和二是考生主動報考。主動報考剛才已經說了,沒有真才實學壓根沒人敢報考。而地方官舉薦……如果是被地方官員舉薦報考秀才科,若是考生未達到要求,還要向推薦的地方官和參加考試的人問罪。
這樣的情況下,大多數人不敢報考,地方官也不敢推薦……秀才科報考人數能多起來才怪!
“這么看來,這科舉倒是滿人性化的啊,擅長記憶和背誦的,可以選擇明經科;對自己文學才華比較有信心,就可以搏一搏,去考進士科;如果覺得自己博聞強識、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可以與諸葛亮之流肩并肩,那就可以放心大膽的去報秀才科……比后世考大學都要人性化啊!不過嘛……”李承乾感慨半天,看到文櫝最后統計的自大唐立國以來,各科錄取的人數,不禁面頰都跟著抽了抽,“這錄取率也太低了些吧?明經、進士每年二三十人,秀才……十幾年才兩人?有沒有搞錯,司法考試都沒有這么難啊!”
李承乾現在猛然有些明白為什么大唐總是缺少官吏了,就以這種選拔方式……一年最多也就能選出百八十個官員。
這個數字……
大唐一千五百于個縣,一個縣按照縣令、丞、主薄和縣尉四名官員(吏不算在內)來算,也就將近六千人,再加上中央機構的官員……就按照一萬名正式官員來算,這一年的自然損耗率,比如退休、死亡或者犯事被罷官等等,一年怎么著也得有上百人吧?
新招官員與自然損耗率居然堪堪持平,這……果然在大唐想要當官不容易啊!
不過,李承乾在看完整個科舉流程之后,也有些明白,之所以錄取率如此之低,也并非朝廷,或者說李二陛下不想錄取更多的人,而是此時科舉制度自身也存在著很嚴重的問題!
……
東宮,李承乾正躺在躺椅上看著有關科舉的奏報,內容是關于今歲參加科舉的人數,以及這些人的基本信息等,比如哪個道、哪個府有多少人被舉薦參加科舉等等。
這幾日,他一直在忙著給各地趕來的考生們安排食宿,忙的不可開交……凡是能來長安參加科舉考試的考生,一應費用全部都由朝廷承擔,直至考試結束!李承乾感覺這個時候的學子們真的很幸福,哪根后世似的,什么都得自己花錢!
李麗質不知什么時候悄悄跑到了李承乾身后,探著腦袋看著李承乾手里的奏報。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拉孜县|
嘉峪关市|
望江县|
雅安市|
美姑县|
射洪县|
马公市|
达日县|
梁山县|
石嘴山市|
阳春市|
林口县|
周宁县|
深圳市|
乐东|
城步|
宁波市|
庆云县|
桦甸市|
凤凰县|
即墨市|
鱼台县|
南江县|
华宁县|
罗甸县|
綦江县|
修武县|
靖安县|
张家港市|
通辽市|
台中县|
从江县|
那坡县|
巫山县|
连云港市|
轮台县|
汝城县|
乌拉特前旗|
淮安市|
中阳县|
南丹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