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胡楊使用深入淺出話語解釋她看到的和詩中的差別。 最后為了讓她弄明白方位和月亮的關系,還帶著卓瑪來到教室外,其他七個也讓他們出來。 指著太陽,還有她房間的位置。 問小卓瑪是不是這種關系的。 說的胡楊口焦舌燥,不過最后小卓瑪終于明白這些關系,以及她在床前看到的是陽光,而不是月光。 “都明白了嗎?”胡楊擦了下額頭的汗珠問道。 “明白了。”小家伙們聲音洪亮回答道。 “下課!” 說完,胡楊回到房間喝了幾口茶水,揉了揉喉嚨,坐在椅子上休息一會。 大概五分鐘后,胡楊重新走進教室。 看到卓瑪端正坐著默念背誦古詩,會意一笑。 第二堂課是四年級的尼瑪,因為之前說過要對他英語單詞聽寫的。 努力學習的結果就是所有的單詞全都對,胡楊在他的作業(yè)本上畫出一個個紅色的“勾”,最后寫下了“very good”兩個英語單詞 緊接開始教課本中的內容,怎么讀,什么意思,句子的結構,是由什么組成的。 他聽得很認真,有不懂的都會提出來。 不會不懂裝懂。 這也是胡楊培養(yǎng)成的習慣。 畢竟因為學生少,可以做到完全兼顧的。 就這樣,上完一個年級的,就給另一個年級的上課。 不會嚴格的按照四十五分鐘一堂課這樣劃分,而是只要交了幾遍,學生能夠勉強學會,就會讓他自己先學一陣。 在學習的過程中有不懂的,等到胡楊換班級上課的間隙提出來。 一個老師教整個學校的學生,也只有這樣才能效率更高一些。 時間在胡楊和學生翻課本的那一瞬間偷偷溜走,不帶起一絲痕跡。 老師辛勤的教學,學生孜孜不倦的汲取知識,開闊視野,繪就一副完美畫卷。 ............... “卓瑪,今天老師教你一首新的古詩。”現在輪到學前班小朋友卓瑪的上課時間。 胡楊在黑板上寫下: 《春曉》 唐孟浩然 春眠不覺曉, 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