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天子六璽-《太平客?!?/h1>
第(2/3)頁
北龍的山勢巍峨雄壯,出昆侖山向東,南山、中岳綿延縱橫,眾山環擁相抱,形成一系列進龍、福龍佳地。山側之西水入龍門西河,山側之東水入幽州東流至海。北邙山就是南山余脈,故而風水極佳,引得歷代帝王將相在此修筑陵寢。
如果將北龍看作一條走江入海的巨龍,那么龍尾在昆侖,龍首在東海之濱的渤海府,五行山是逆鱗,帝京城剛好是點睛位置。
當年太宗皇帝修建皇城,由當代地師親自主持,又有近百名堪輿高人從旁協助,使得整個皇城成為帝京核心,如果說帝京城是為北龍的龍眼,那么皇城就是瞳孔。將帝京城外兩道合圍圈的山水靈氣盡數匯聚于此。以此構建大陣,若能完全開啟,便是二劫地仙也無法抵御大陣的磅礴威力,不得不退避三舍。
不過這陣法也有缺陷,只能阻擋與天道生出感應之人,也就是天人境修為以上之人才會受到大陣的限制,其他人則不受限制,這便是當年青鸞衛都督府的左都督竟然被一伙先天境圍攻致死的原因。再有就是與王朝的命運息息相關,若是王朝鼎盛之時,龍氣雄壯,便是天仙下凡,也不得造次,可到了王朝末年,龍氣衰微,便處處漏風,對于長生之人的束縛也沒有那么大,最起碼不能讓一位長生之人束手待擒。
大陣的開啟地點就位于司禮監,出乎很多人的意料之外,卻又在情理之中。
楊呂和謝雉來到司禮監,一路走來,雪地上、臺階上、走廊上,黑壓壓地到處都跪滿了宦官和宮女。司禮監內當值的眾多宦官也紛紛跪下行禮,同時心中大感驚詫。被外朝稱為內相、內廷稱為老祖宗的司禮監掌印太監楊呂出現在司禮監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可太后娘娘卻是從不踏足司禮監的,若是有事,都是幾位公公去面見太后,而不是太后親自來司禮監。
今日太后娘娘來到司禮監,莫不是出了什么大事?
謝雉的確是第一次來到司禮監,平心而論,司禮監名聲在外,真正走入其中,卻感覺不出有什么出奇的,實在與偌大名聲不符。
司禮監大堂上方懸掛著一方牌匾,只有四字:“聲聞于天”。與大真人府如出一轍。
不過大真人府的“天”是指太上道祖,而司禮監的“天”卻是說帝王了。
走進司禮監大堂,楊呂揮了揮手,吩咐道:“你們都退下?!?
原本侍立在此地的眾多宦官紛紛退下,只剩下楊呂和謝雉二人。
楊呂開啟了一道暗門,走入其中, 謝雉緊隨其后。
暗門的另一邊是一座密室,視野豁然開朗。
在兩人的面前,是一座巨大的沙盤,囊括了兩京一十九州,除了大小城池,山川、河流、湖泊、密林、戈壁、大漠、草原也標注得清清楚楚,甚至有肉眼可見的氣息流動,讓人一目了然。
楊呂感嘆一聲:“這是當年幫助太宗老爺修建帝京城的地師所留,天下間獨此一份。齊王覬覦多時了,可惜一直到飛升也沒能得逞?!?
宮廷的規矩,宦官凡提及皇帝,對歷代先帝,均以廟號相稱。比如太祖皇帝,稱“太祖老爺”,宣宗皇帝,稱“宣廟老爺”,世宗皇帝,稱“世廟老爺”;而對“今上”,則稱“萬歲爺”。“老爺”二字淡化了所謂的君臣之別,更能凸顯宦官的家奴地位,也顯親近,與外臣截然不同。不過在正式場合和書面用語,還是以“陛下”、“皇上”稱之。
謝雉身為真傳宗的傳人,對于許多密辛知之甚詳,不由瞇眼望去,目光最終落在沙盤的帝京城位置,此時的帝京城中有幾個巨大的光點重疊在一起,光芒幾乎遮掩了半個帝京城。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