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感謝巢先華大佬的打賞,還有加書單的春風大佬,還有收藏投票的各位大佬,大家豬年發大財,最好作者也能發財,不是麻將的發財就行,哈哈) 陳小小揮著羽毛扇,篤定道:“我總結了一下,事實上,任何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都有三種形象。” “一種是歷史的本來面目,我們稱之為歷史形象,這是歷史學家主張的樣子,比方說《三國志》的記載。” “第二種是文學藝術作品當中的面目,我們稱之為文學形象,這是文學家、藝術家主張的樣子。” “還有一種,是一般老百姓主張的樣子,我們稱之為民間形象,比方說民間信仰中歷史人物的形象,以及我們每個人心目中歷史人物的形象。” 在歷史圈大概也有這么一個模糊的概念,但是還沒有人這么清晰地點出來,陳小小算是頭一遭。 陳小小忽然的又來了個轉折:“但這些都只是形象,都不是真相,歷史早已經被時間湮沒,沒有人知道真相是什么樣的,歷史學家也只能通過史書記載去推斷,去論證,但這也不一定就是真相,只能說接近真相,畢竟史書記載有時候也不一定可靠。” 學生們連連點頭,教授這一番話說的很有道理,歷史之所以稱之為歷史,就是因為它至今過去了,誰也不能穿越時光去看看它究竟是怎么一個樣的。 “不過說到形象,這形象最離譜的還是諸葛亮,說出來可能有點傷大家的心,畢竟很多人的偶像都是諸葛亮。但我還是要說,誠懇的說一句,諸葛亮被過分神化了。” “就說以諸葛亮為主角的空城計吧,這在歷史上大概是不存在的,這是一個叫郭沖的諸葛亮的鐵桿粉絲弄出來的追星文章。” 學生們是真的有點懵,教授您這剛給周瑜正完名,現在又開始吐槽諸葛亮了,還請嘴下留情,那可是我們的男神。 陳小小沒管錯愕的學生們,繼續道:“諸葛亮在晉代就已經是很多人的偶像了,可是郭沖覺得自家偶像的影響力還是不夠,于是就弄出了一篇文章,叫‘條亮五事,隱沒不聞于世者’,意思大概是我家諸葛仙君啊,還有五件事是你們這些小粉絲們不知道的,其中的第三件就是空城計,是不是有種像現在鐵粉給自家明星寫水文的感覺?” 學生們仔細一想,貌似還真是這樣,原來這腦殘粉在古代就已經流行了啊。 “后來裴松之為《三國志》作注的時候引用了這個材料,并予以駁斥,說當時在陽平這個地方根本不可能發生這樣一件事情。” “為什么呢?你們肯定會這么問,因為當時的司馬懿官居荊州都督,駐扎在宛城,不在陽平戰場,怎么可能有諸葛亮和司馬懿的空城計呢?” “其實你們仔細想想,就會發現這個空城計啊,很不符合邏輯。第一,你不是怕他城中埋伏了軍隊嗎,派一個偵察連進去看看,探個虛實可不可以?” “第二,司馬懿親自來到城門樓下看見諸葛亮在城樓上面神色自若,琴聲不亂,說明距離很近,看得見聽得清,那為什么不放箭把他射死,這才是一個軍事家的通常做法。” “第三,根據這個郭沖的說法和《三國演義》的說法,兩軍的軍力懸殊是很大的,有說司馬懿帶了二十萬大軍的,有說司馬懿帶了十幾萬大軍的,反正至少十萬,你把這個城圍起來圍他三天,圍而不打行不行?何至于掉頭就走呢?所以,根據史實判斷,空城計純屬子虛烏有。”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