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在降清的東林黨人和復(fù)社中人看來,只要是閹黨的,不但不得好死,死了還要背負罵名,不但背負罵名,更要承擔(dān)丑角形象。 似乎不如此,便不能顯出他們降清的正確和正義性。 閹黨成員由此被寫成不堪入目角色的還有很多,如弘光朝覆滅時,大臣殉難的有高卓、張捷、楊維桓等人。 其中張捷、楊維桓是東林黨人口中所謂逆黨分子,也就是從前的“閹黨”成員,然而二人均在南京城破時自殺殉國。 做到了生為大明人,死為大明鬼。 尤其楊維桓,是全家老小一起死節(jié),但是他和馬士英一樣,在闔家死難殉國后竟然被人污蔑為殺妾潛逃而遭亂兵毆打致死。 為何會如此呢。 魏公公認為,這就是筆桿子叫人家控制的后果。 自古以來,誰寫史,誰就是老大啊。 黑的給你寫成白的,白的給你寫成黑的,時間久了,什么都是真的。 正如滿州人搞剃發(fā)易服一般,顛倒史書同樣也能把漢民族的脊梁骨打斷。 史斷,無有傳承。 史黑,無有正義啊。 世上還有什么事,把英雄當(dāng)成漢奸謾罵,更侮辱一個民族呢。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