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指導使-《大明之崛起1646》
第(1/3)頁
“在下是一營三連一排的指導使,張志清。”某個營房里,一名身著軍服的年輕人文質彬彬地一揖,但旋即想到了什么,立刻雙手下垂立正道,“由于指導使人手不足,今晚由我負責三連一排和二排的軍紀條例教授。”
其他各營房也有類似的指導使出現,捧著《軍紀條例》給士卒們逐條講解。這些內容連日來蘇承羽已經給他們講過數遍,讓他們背得滾瓜爛熟。
但面對滿營房的大頭兵,這些秀才出身的指導使還是有些緊張的。
這些指導使以黃道周的弟子門生為核心。除了陳雄飛、夏孚先這兩個能打仗的和頭腦最靈活的洪思之外,其他二十多名秀才都做了指導使。
此外蘇承羽從上次參加宣教府招考的生員中共挑出了三十一人。經過面試,其中十八人去了宣教府,而其余的十三人則加入龍衛新軍成為了指導使。
說實話,為了說服這十多人從軍,蘇承羽還是費了不少工夫的。不過朝廷同意授予這些人文官品級,外加軍餉優渥,他們最終還是動心了。
他們大多是對國家、民族有責任感,滿腔熱血的讀書人。加上儒家天生擅長思想工作,蘇承羽只是對這些人簡單培訓了一下,他們便很快成為了合格的思想教育工作者。
不過由于人手較少,這些指導使只能分到排一級,均為上士軍階,和排副平級。暫由應天祥負責所有指導使的召集、管理。
蘇承羽的目標是等以后人手充裕了再逐漸增設連、營級的指導使,形成完整的軍隊思想教育系統。現代軍隊和封建軍隊最大的不同絕非武器裝備,而是人的思想意識。
有理想、有使命感、有榮譽感,知道自己為什么打仗,這樣的士兵才面對迫于主子淫威或是為了搶錢搶女人而參戰的敵人,怎么可能打不贏?
而指導使是主要任務,就是依照蘇承羽的訓練對士兵進行思想教育、軍隊政策宣傳等工作。
理想、使命感、榮譽感這些東西不會憑空出現,必須要有要外界的引導、教育才會產生。指導使就是這些引導者。
次日的訓練內容是稍息、跨立等動作。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静乐县|
封开县|
布尔津县|
孙吴县|
新郑市|
平安县|
连山|
阆中市|
蚌埠市|
临沭县|
五峰|
九台市|
罗山县|
贺州市|
尼玛县|
密云县|
广平县|
津南区|
灵台县|
宁远县|
咸丰县|
无为县|
大连市|
台山市|
新郑市|
富平县|
乐山市|
宝清县|
犍为县|
阿荣旗|
思茅市|
颍上县|
于都县|
明水县|
肇东市|
阿鲁科尔沁旗|
全州县|
辽中县|
当雄县|
桃江县|
清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