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這種極其不負責任的言論和捧殺,曾經一度把王雱氣的跳腳。老子們有這么神嗎?這么兩千條槍就想打進興慶府去?希望遼國和西夏朝廷不是這么認為的,否則局勢還會出現進一步變化。 鑒于此,王雱召集代表和各種指導員開會,要求:正確的宣傳方式是夸大宋軍意志,但不要渲染戰果,要宣傳宋軍“仁者愛人”,要宣傳宋國和宋軍做出了非常大的犧牲,付出了非常大的代價,才勉強在河潢地區取得了暫時的平衡,但往后仍舊任重道遠。 而不能是什么“大魔王一句話,卓洛蘭部嚇得后退七十里”,更不能是“兩千人可以于冬季打進興慶府去”。 這么宣傳的話,耶律洪基或者沒蔵訛龐怎么的也會坐不住的,那非常不利于往后的部署…… 十一月十五日天氣已經顯得很冷,青塘雄主唃廝啰正式帶隊進宗城。 隨他一起而來的,除四個游擊隊組成的不足二千的殘兵外,還有許多沿途跟隨唃廝啰而來避難取暖吃飯的民眾。 王雱和穆桂英親自出迎三里。 穆桂英不是第一次見他了,但是王雱是第一次見這時已經六十出頭的老人,貌不起眼顯得有些消瘦矮小,羌人身上那慣有的兇悍氣息幾乎沒有,給人的感覺就是一個遲暮的長者。 王雱率先抱拳見禮道:“大宋樞密承旨王雱,見過唃廝啰將軍。” “相公客氣。” 下馬之后,年邁的唃廝啰第一件事拉過了年輕的董氈一起上前,一副把接班人介紹給王雱的態勢道:“犬子往后需相公提攜處眾多。唃廝啰帶子,代表全族人感激相公,感激大宋志愿軍為河潢民眾所做的一切。” 言罷,老淚縱橫的樣子拉著王雱的手,噓噓的態勢。 又和董氈客氣了一番后,一起向三里外的宗城開拔。 根據父親吩咐,董氈也拍馬匹的樣子道:“河潢地區能得此局面,全憑相公帥軍轉戰千里,縱使名將卓洛蘭亦受到相公之虎威嚇阻,從南宗口子后退七十里,否則我等也無法順利進入宗城獲得保護。” 王雱笑而不語。 唃廝啰有些傷感,還覺得兒子有點蠢不會說話。所謂的“河潢地區能得此局面全憑相公”說的有點不合時宜,至少方式不對,因為一路進宗城的現在,唃廝啰看得再次落淚。 大部分匯集而來的民眾,都以難民姿態聚集在宗城周邊,傷痕血淚滿布、兵荒馬亂的景象。 哪怕就這樣的景象,也是王雱轉戰幾千里硬打出來的形勢,但是實在太慘了。 遙想當年唃廝啰只是個孩子,占據身世噱頭,成為了河潢地區宗教和豪強的傀儡,用于統治這個地區。這個過程用漢家的話來說呢,就叫“挾天子以令諸侯”。 隨著年齡增長,慢慢成熟的唃廝啰借助宋國力量,逐漸擺脫各種惡勢力,統一了各部族,逐步把青塘治理的井井有條,人口達三百萬,成為了吐蕃王朝分裂后最強盛的政權,沒有之一。 執政的二十多年里民眾安居樂業,不論農業、畜牧還是商貿,在宋國幫助下都有了長足發展。 在西夏入侵、潢州淪陷之前,根據唃廝啰自己的統計,累積在河潢地區糧倉里的官方富余糧食達九百萬斤以上。 曾經的河潢,就是這樣一個富庶豐足的地方。只有關心領地、想長治久安的雄主,才會看著那樣的盛世而欣慰,看著現在的滿目瘡斑而落淚。 青塘馬也算是有名,宋國需要戰馬,為了維護河潢地區的長治久安,接受了大宋冊封的唃廝啰每年進貢給大宋的戰馬是一百三十匹。 汗,這數字對于國家層面有點兒戲了,但就王雱這個樞密院系列官員了解下來是真的,至少呈交到群牧司的名冊就是一百三十匹。 但也算一份心意和禮單,在這個時代,青塘和大理是唯一接受了大宋冊封還進貢的政權。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