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五章 太子的三道題-《乘龍佳婿》
第(1/3)頁
雖說這年頭王府長史在大部分情形之下沒人愿當,畢竟人人都覺得并非仕途正路,但國子監繩愆廳監丞也不像其他的學官,從來都不用進士,一向也只是雜佐官!而自從掛冠而去到出任江都王長史,徐黑逹赫然是從七品升到六品,這官升得比張壽還快!
俗話說得好,富貴不還鄉,猶如錦衣夜行。
如果照這句話來說,徐黑逹此次回來國子監,那應該是恨不得耀武揚威,一朝權在手,便把令來行,在往日瞧不起自己的學官面前好好抖一抖威風。然而,昔日徐監丞,現如今的徐長史,卻一點都沒有在這些閑人身上浪費力氣的心情。
在陪同江都王巡視過各處考場——又或者說,是按照他往日在月考季考年考中的規程,檢查了六堂中那些監生的臨考狀態之后,他半個字的廢話都沒有對往日只能仰望的昔日同僚們說,直截了當就公布了太子殿下的考題。
結果,第一道題一公布,如果不是考試要肅靜,六堂之中絕對會傳來一片哀嚎聲。
那赫然是《九章算術》第六卷均輸中的一道原題,連題目數字都沒有任何改動:今有善行者行一百步,不善行者行六十步。今不善行者先行一百步,善行者追之,問幾何步及之?而且,要求詳細解法,只給一個答案的只能給個安慰分。
因見不少學官在面對這道題之后,竟然也面色憤憤,他就淡淡地說:“若是京城之外的學子說《九章算術》難覓蹤跡,那還情有可原,可九章堂在國子監已有一年多,太子殿下在九章堂也并非一日,若是連這道卷六均輸中最容易的題目也毫無頭緒,那就太說不過去了。”
見幾個博士憤憤然想要反駁,江都王就笑瞇瞇地說:“好了好了,太子殿下只是希望東宮侍從都能懂一點算經而已,誰都知道,他天賦異稟,就連張學士也贊不絕口。這不是還有第二題第三題嗎?”
徐黑逹本來已經掛冠求去,也不是沒動過去公學的主意,但被皇帝硬是塞給江都王做輔佐,他最初還不太情愿,直到得知是讓他來做這么一件事,他方才凜然答應了。
此時聽到江都王打圓場,他就繼續公布了第二題。
“太子殿下策問:農乃國本,然則如今天下荒地多已開墾,富庶如東南,地少人多,昔日農人多棄農為工,又或者棄農為工。今天下百姓數倍于開國,長此以往,有限之國土,如何養無限之國民?”
見一群學官面對這么一道細究則有些不倫不類的策問,那表情已經是呈現出僵直狀態,徐黑逹任由底下小吏拿著寫有題目的紙去各處傳達題目,這才不慌不忙地說出了第三題。
“第三題,太子殿下命以‘三年無改于父之道’為題,作文。”
第三題方才是制藝時文,一眾學官當中,也不知道多少人那張臉根本就繃不住。而且,相比如今科舉考試中的那些怪題偏題,三皇子這位太子選擇的題目是《論語》中的原文,完全不是上下不搭,故意為難學生的那種,可以說是煌煌大氣,更彰顯了孝道。
誰還能都說人題目出得不好?頂多就只能酸溜溜地說,太子殿下這題目順序出得不對,整個調換一下次序,那還差不多!
而江都王卻不管這個。
他的未來女婿就不是喜好科舉的人,但好歹有個舉人功名,雖說他最初不滿意,但處著處著他也就終于想通了,如今看某些讀死書的士人不免就覺得不順眼。此時他見徐黑逹把三道題目全都宣布完了,又有六個小吏去六堂宣布第三題,他就威嚴地咳嗽了一聲。
“太子殿下這三道題,既涉及經史,又涉及算經,還有農事,可以說是面面俱到,用來選拔區區東宮侍從,說實話實在是有些可惜了,只希望六堂也不要辜負皇上和太子殿下一片苦心,也能選出幾個像樣的人侍從東宮。要知道,東宮幾位講讀對太子殿下可是贊不絕口。”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东乡|
河东区|
同德县|
河东区|
来凤县|
邯郸县|
攀枝花市|
赤水市|
娄烦县|
北票市|
美姑县|
拉孜县|
阿克苏市|
明溪县|
盐池县|
青海省|
伊春市|
新建县|
莱阳市|
大埔县|
凌云县|
凌云县|
福泉市|
蒙山县|
商城县|
洛宁县|
锦州市|
张家川|
克拉玛依市|
江源县|
都兰县|
罗平县|
郑州市|
平泉县|
大竹县|
阜宁县|
海原县|
沂南县|
侯马市|
绵竹市|
商洛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