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商隊-《復國》
第(3/3)頁
又行一日,空氣中已帶有絲絲咸味,侯云策到達海邊時已近黃昏,一望無際的大海出現在眼前,慢慢又在黑夜中隱去,只有潮起潮落激起的浪聲,深邃而遙遠,令人心生敬畏。
經過三天行程,人疲馬倦,侯云策決定休整一天再行。入夜,他燒起篝火,借火光驅走黑暗。
人是群居動物,聚在一起時,會產生各式各樣的矛盾和問題。但是當一個人長期單獨面對大自然,心靈將會受到考驗。侯云策身在黑城時總有少年們相伴,此時獨自面對黑暗時,逃離中原時皇宮沖天大火便反復出現在夢中。
經過一天休整,侯云策繼續南行。
三天后,行到中午,“風”突然興奮起來,不停打響鼻。侯云策任由風跑,很快見到一個營地。
聽到馬嘶,營地里出來兩人,身上都掛刀。兩人相貌相近,一人40歲左右,另一人不足20歲,一眼就能看出是父子。兩人神色緊張,手放在刀柄上。
中年人見只有一騎,這才松了一口氣,見到侯云策相貌和高頭大馬,道:“你是渤海人?”
侯云策道:“我是幽州人。”
盡管來者是純正中原語,中年人仍然沒有放松警惕,道:“我是何褔貴。為何小郎一人在此?”
侯云策早就想好對策,道:“我是北地漢人,契丹破幽州后,我隨家人逃到北地,因不慣北地苦寒,想回家,幸遇各位。”
契丹破幽州,殺人如麻,幽州戶籍被一燒而空,無法查證是否有侯云策。這是太師從過往商路中探得的消息,正好為侯云策所用。
何福貴道:“北地強盜馬賊甚多,我們要到滄州,如侯郎愿同往,等我向劉郎說說,讓侯郎和我們一道回去,行否?”
過渝關要有關防文書,侯云策正在為過渝關發愁,聽何福貴相邀請,立刻答應下來。
何福貴帶著侯云策進入營地,去見商隊主人劉三。劉三是滄州商人,常到黑風嶺一帶收購關外物貨,又把中原生活用品販到關外。
劉三躺在一張躺椅上喝茶。聽何福貴稟報后并不說話,只是用眼角瞟了侯云策一眼,精光一閃而逝。
侯云策上前用手一拱,作了個揖。
劉三見侯云策身材魁梧,相貌堂堂,不卑不亢,暗暗稱奇,面上不動聲色,點點頭,算是答應了何福貴請求。
何福貴、劉三很輕易把侯云策留在商隊,有兩個原因,一是侯云策是中原人,商隊慣例,在胡地遇到落難中原人能幫就要幫,不幫則會被人認為薄情寡義,被人瞧不起;二是近來在渝關北側活躍一伙鮮族馬賊,為首的叫悉獨官,狡猾賽過狐貍,狠毒猶如狼群,過往商隊被劫掠不少,大部分馬賊劫掠財物后,并不要人性命,唯獨悉獨官既要財又要命,商隊談悉獨官色變,因而,北上商隊越來越少。
劉三對悉獨官心存顧慮,何福貴身為護衛頭領,自然也對悉獨官著實擔心。兩人見侯云策身材高大,攜帶武器,有心召其作護衛,增強力量。
(第七章)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