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四百七十二章 文章之爭-《奮斗在紅樓》


    第(2/3)頁

    他的意思是將此事寫入《皇周英華》中,貶低林季同。用意當然是測試一眾修書的翰林們的態度。因為皇周英華回頭還要給雍治皇帝奪位洗白。然而,魏翰林執意不從,讓他很頭疼。這“官司”日后還有的打。

    賈環無奈的一笑,說明原委,“方先生,魏修撰是公孫師兄的岳父,他對我不勸說公孫師兄重返仕途很不滿。”

    魏翰林當了這些年的老翰林,又被人填到《皇周英華》這個大坑里,至少還要耗費六七年的時間,他這輩子的仕途搞成這樣,不是沒有原因的。性格決定命運!

    方望仰頭大笑,枯瘦的右手在木椅扶手上連拍幾下,“哈哈。人各有志,豈可強求!”

    和賈環閑聊了幾句,銷假。從書案邊鎮紙壓著的一個便簽。賈環上前,接過來。

    方望譏笑道:“這是國朝的大儒傅伯龍給我的信,說你在京城中流傳的那篇文章,大白話,極其的粗俗,要我督促你用心讀書、寫字。嘿..,他口氣倒是大的很。”

    傅伯龍說這樣的話,聽起來是相當刺耳的。賈環一聽就明白是怎么回事:白話文和文言文之爭。他的那份演講文稿,不過是一個導火索罷了。

    江南之地,報紙作為新興產業已經蓬勃的發展,遍地開花。最大的報紙,當然是南京國子監所創辦的《金陵簡報》。

    江南的經濟發達,有大量的市民階層。這是報刊興起的關鍵。英國被譽為報紙的國度,它在工業革命之后,市民階層人數大量的增加,報紙因而得以興起。

    江南的報紙,現在已經傳到京城來。辦報的主流,是白話文。賈環在創刊之初,定下來的調子,就是以白話文寫作。當日,不聽話的監生都給打發到偏遠山區當教諭。

    賈環想一想,緩聲道:“所謂文章大道之爭,不過是小道。以實用為準。寫給府中下人聽的,自是要通俗易懂。歐陽文正公修史,都力求簡潔、通俗。寫給讀書人看的,自是要有文采。”

    方望微笑著捻須,贊同的點頭,道:“王楊盧駱當時體,輕薄為文哂未休。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

    明朝前后七子提倡古文運動,打破館閣體的制約。國朝的文壇,延續的是晚明的文風。但是,自由過了頭,沒有天才橫溢的人物,寫不出唐周(宋)時期的好文章。

    因而,國朝翰苑文風再起,要求用典、雅致、精煉、流暢。確實出了不少精品文章。這幾十年的代表者,就是他的對頭,前禮部左侍郎、翰林院掌院學士彭仕鄂。

    而作為國朝的文壇宗師,他提倡的是:自由、敘趣、言情。古文運動是沒有錯的。關鍵不在于模仿古人,而在于“文為心聲”,要寫出自己的感情來。

    白話文,比他的觀點,更加的激進。但,他作為文壇宗師,愿意看到一種新的文風運行。或者,這是未來文章的方向也未可知。

    方望這是引用杜甫的詩句,嘲笑傅伯龍、彭仕鄂等人。當年初唐四杰的詩體,改革兩漢以來的賦、古風、長體,改為絕句。多少人嘲笑?但是,現在人呢?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

    這和現在有人在維護古文,一口拒絕白話,是何等的相似?不得不說,方宗師確實是個性情中人。他并不是贊同寫白話文。而是在大儒的指責和弟子的觀點之間,他鼎力支持自己的弟子。

    賈環笑道:“先生所言極是。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語言特色。去蕪存菁,留下來的,就是合理的。正所謂:文章體制本天生,只讓通才有性情。模周(宋)規唐徒自苦,古人已死不須爭。”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勃利县| 三门峡市| 门源| 桓台县| 宜宾市| 田东县| 三河市| 博客| 周口市| 乌审旗| 黄大仙区| 罗山县| 潞城市| 湟中县| 河南省| 南和县| 象山县| 皮山县| 广州市| 北票市| 沾益县| 莱西市| 改则县| 收藏| 泗水县| 柘城县| 乐都县| 黔西| 珲春市| 宁南县| 大理市| 象州县| 云安县| 仪陇县| 遂溪县| 米易县| 汝阳县| 祁东县| 蓬莱市| 平顶山市| 江油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