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七月十四日,公孫亮約了賈環、羅向陽、喬如松、龐澤、許英朗、張四水、秦弘圖、姚緯、易俊杰等一起二十人,前往妙峰山、百花山、靈山秋游。 其時,處暑已過。山中清涼宜行,山清水秀,風景美不勝收。如王羲之感嘆會稽山的風景所言:山陰路上行,如在鏡中游。 眾人的第一站是妙峰山金云峰的潭柘寺。從聞道書院至東莊鎮外,沿東向上山的條石臺階上山,比從書院后門上山的山間小路更為輕省。一路上見到不少京城來的香客。 在妙峰山中游玩了三天后,眾人沿山路前往向西行,下山過北天嶺,轉至官道,至50里外雁堂村。這里是煤窯地帶,家家戶戶以煤生。 再沿官道往西行40里,經東齋鎮抵達清水鎮。而后往北行至靈山。此山為京都第一高峰。下山再回清水鎮往南行,去往百花山。 山中千巖競秀,有山峰如七色玉帶,有山峰如金蟾拜月;山林茂盛,古樹擎天,有油松、山楊、樺樹、云彬、落葉松。更有瀑布飛流,云蒸霞蔚。早起之時,云頂日出,云海升騰。晚間則是晚霞映翠,燦爛如錦。 美景如斯,宛若視覺盛宴,令人心曠神怡,賈環等人在山中流連忘返。 公孫亮生活在聞道書院好幾年,早就踏遍周圍的景觀。很有經驗的提醒大家帶了棉衣。二十五日晚,眾人在百花山中落腳的龍王廟中閑談。 龍王廟不大,只有五個和尚。陡然一下子來二十人,寺廟中的糧食、蔬菜都是不夠。好在賈環等人在山腳下出銀子雇了幾名清水鎮中的村民挑了生活用度上來。 龍王廟的正大殿中,眾人打著地鋪。外面山風呼嘯,聲音很磕磣人。而大殿內,火堆燃燒,溫暖無比。 許英朗的性子一慣很活躍,笑著道:“誰來講個鬼故事?”這話把眾人的注意力都給吸引過來。 羅君子勸阻道:“諸位,子曰,敬鬼神而遠之。” 一名同學道:“嚇!可別講。這怪嚇人的。不然我晚上睡不著。” 姚緯取笑道:“這么多人在,你怕什么?” 眾人都是哄笑起來。賈環心里倒是憋著幾個很恐怖的鬼故事,想了想,還是沒講出來。話題隨意的聊著,漸漸的轉移到即將到來的鄉試上。 聞道書院里一共有10人取得鄉試資格,全部都在這里。算算時間,今科北直隸的鄉試時間應該已經公布。眾人商議明天返回書院前往京城報名,結束此次秋游。 閑聊著,說起中舉后的打算。中舉最常見的打算,自是繼續科場猛進,考取進士。若是能得中狀元,或者在館選時進入翰林院,前途就遠大了。 國朝雖說改革前明舊制,并沒有規定非翰林不能成為大學士。但翰林官是詞臣,清貴難言,升官快。 有的同學說中舉后,繼續回書院讀書,或者去外地游學。有的同學說中舉后返鄉置地,當個金舉人、鄉紳。都是十幾、二十歲的青年,當即嘲笑起這種暮氣沉沉的志向。 羅君子問賈環,“子玉,你什么打算?” 賈環心中嘆口氣,微笑道:“我打算回家一趟。然后打算會去江南游學。見識人文薈萃的江南風情。” 秦弘圖懂賈環的意思。 龐澤笑道:“子玉,我看你這想法要落空。葉先生可不會放你走。書院的事務一大堆。”若能中舉,他的打算是返鄉盡孝。幾年后再來京城參加春閨大比。 賈環就笑,“這不是還有諸位同學都在書院嗎?” 許英朗怪笑一聲,說道:“這你們就想錯了。我覺得子玉說的江南風情應該是這樣的:娉娉裊裊十三余,豆蔻梢頭二月初。春風十里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