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 … 聞道書院改制后,不再強制要求弟子在校住讀。正門、后門、南門、東門不禁日常出入。富貴子弟多是在東莊鎮中居住。賈環亦是走讀,住在北前坊49號的家中。從北前坊進入書院的新校區只需幾百米,很方便。 賈環離開藏書閣后,徑直回家里醞釀圖書館的整理方案。到中午時,晴雯進書房里來喊他吃午飯。這幾個月,他孤零零的院落里又多修建三間屋子。其中一間為書房。 賈環笑著放下筆,“來了。”到餐廳中時,李大娘已經擺好了飯菜:大碗裝的青椒肉絲,燉的雞湯,入味的羊肉,豆腐,青菜。雖然沒有寧、榮二府里那么精致,但很豐盛。 聞道書院的餐廳給林姑娘承包,伙食雖然不錯,比她在鎮上開的食檔飯菜要好些。但比家里單做的小灶自然要差。賈環這些天都是回來吃飯。他一個多月前剛去寧國府發了筆大財,身上揣著5千兩的銀票,在生活上自然是不肯虧待了自己。 下午時分,賈環寫好方案后,去書院新校區內舍弟子寢室中找易俊杰讓他幫忙找50名同學明天去整理藏書閣。 書院擴招后約600多人,易俊杰還是書院里的“包打聽”。這似乎是他與生俱來的天賦:很會和人交朋友,外加一顆八卦的心。賈環讓他找人,很快就拉到50人。晚上來賈環這里蹭飯時,順路將消息匯報。 第二天上午,酷暑的朝陽透過密密的樹林落在山丘上的書院建筑上,光斑點點。 賈環、易俊杰、張四水、紀澄等人拿著紙張、墨汁、毛筆興沖沖的匯聚到藏書閣,將藏書閣擠得滿滿當當。 劉齋夫和洛齋夫對視一眼,這是連站腳的地方都沒有了,苦笑著道:“子玉,要我們怎么做,你吩咐。” 賈環笑道:“兩位將書籍名冊給我,然后安坐就好。” 拿到名冊后,賈環先將他的整理方案發下去傳看。易俊杰昨晚就看過。賈環又寫了一張告示貼在藏書閣外:今日暫時不辦理借閱事宜。然后分組開會,討論、補充方案。 聞道書院的老弟子們感受這熟悉的做事風格,仿佛又回到去年救災時的激情歲月。而新弟子們則倍感新奇。討論完成后,分組執行賈環的方案。 藏書閣的書籍原本是按內容來分類。這在不滿千冊的圖書館管理中沒有問題。而書籍量暴增之后,兩個人管理圖書館就顯得捉襟見肘,混亂不堪。 賈環的辦法是所有的書籍以首字為索引,按照詩韻來排序。詩詞的韻腳,基本可以囊括漢字的常用字。這對于學過詩韻的書院弟子來說毫無難度。不在韻腳內的,則另設一欄。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