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夜風習習,星河璀璨。 人字形運河交匯入,大地上千余處篝火燃燒,照映出數千軍帳星羅棋布地駐扎在大運北岸,這里李承乾的凱旋大營。 此時,李承乾獨自一人坐在燈火通明的中軍大帳,他手里拿著一本書兩眼卻沒有焦點,只是看著空蕩蕩的大帳。 馬周所猜測困境李承乾早就遇上了,趙節從洛陽提前跑到燕都就是為了勸李承乾舉旗造反。 他手下一些將領也紛紛附和趙節,把李承乾煩的不行,有時候都想殺了趙節,以鎮壓這股歪風邪氣。 可是李承乾現在不敢輕易打擊他們,一旦這些將士因此跟離心離德,那他西入長安的結局就吉兇難料了。 李承乾又不可能此時在大唐內部發動一場戰爭,他月滅國之功傍身,數萬得勝之師追隨,只要進了長安城天下就是他的了。 如要舉旗清君側,長孫無忌就有理由征召關中府兵和對戰,這些年大唐的建設很能就被這一場兵禍破壞干凈。 這些年李承乾為了改變大唐或者中華民族的命運,行事幾近偏執,為了把大唐建設成他心中的樣子,經歷過生死輪回的他,還幾次讓自己身陷絕境。 他做這些僅僅是為了帝位嗎? 當然不是。 否則上回李世民病重他就順理成章地登基為帝了。 他怎么可能向幾個野心家屈服? 更可惡的是,如果李承乾借助他們的勢力登上帝位,要感激這些人,給他們高官厚祿。縱使他們犯罪也要包容他們,否則后世史書就要說自己亂殺功臣,是個暴君。 “啪!” 李承乾想到這里越想越氣重重地把手里的書放下。 咬著低聲自語道:“都是李世民鬧的!” “太子殿下,吳王殿下的船隊也已經到了板渚,派人報信說,明日前來拜見太子殿下。” 大帳外響起劉葵的聲音。 李承乾聽了深吸一口氣,清理一下腦子,目光變得深遂,緩緩起身往帳外走去。 李恪兩年前第二次出海,本來三個月前就回來了,只是卻沒有像上次把艦隊停靠在在津港,而是從長江口進入大唐陸地,然后沿運河一路直奔洛陽而來。 雖然李恪有寫信向他解釋,說是帶的糧食要入洛陽周邊的倉庫…… 李承乾卻不相信這話,從長安的詔令來看,李世民心里已經徹底放棄他了,諸皇子中有資格接替他的只有李治和李恪。 李治已經徹底綁在長孫無忌的戰車上,只要李世民還沒有徹底傻掉,就不會考慮李治入主東宮。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