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李承乾以一筆瘦金體給魏征寫了《詠梅》詞為碑墓,凡是去長安祭拜過魏征的人,對李承乾書詞雙絕無不真心傾服。 這二三年來無論是這首詞和書法的拓片,早就流傳到大江南北,甚至遠傳西域和高麗。 而這件事史書上必然要大書特書的,而這塊千余字的石碑又要被多少人臨摹、傳頌? 那引起周晉自盡的李世民的臉,豈不是要被人打爛了? 史書記載可以保證時間流傳的長遠,天下人皆來拓本臨摹又保證了當世傳播的廣范,這就是一次從時間和空間上的立體打臉模式。 百官正替李世民臉疼時,運送石碑的工匠已經把周晉的墓碑裝在基座上,墓碑正面額上瀟灑勁健地橫書著“不負天下”四個大字。 李承乾見該做的都做了,便走石碑前東內侍忙點燃三柱檀香,李承乾親手插上便轉身上他民乘坐的馬車。 李承乾的馬車悠然而去,跟來的東宮護衛也都跟著走了。 留下文武百官茫然地站在周晉墓前。 過了一會兒,吏部侍郎劉祥道當先走出來,先朝著周晉的墓碑拜了拜便轉身走了。 百官見此也有上前朝周晉墓碑拜拜離開的,也有心里鄙視周晉官位卑賤直接轉身離開的。 百官忽啦啦全回了洛陽城。 在他們走后不久幾匹快馬風塵仆仆地從南方而來,為首一個面貌清瘦的老者正是剛從南方回來的長孫無忌,旁邊是陪他一起流放瓊州的長孫沖。 長孫無忌的眼力很好,老遠就看見大道邊上新立的漢白玉石碑,待他們走到近前,長孫無忌當先下馬站在路邊就看見石碑上刻的“不負大唐”。 “這是太子殿下立的。”長孫沖吃驚地道。 長孫無忌沒有出聲,一邊細看碑文一邊抬手撫須,看罷長嘆一聲就翻身上馬了。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