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 ……” 李承乾揚揚灑灑說了有半個時辰,主要內容有兩點一是周晉無負于大唐,二是像周晉這樣的人在大唐還有很多。前者隱含著李世民有負于他,后者隱含著現在大唐的銓選和上位者用人的觀念不公,沒有給辛苦干活的士人報國的機會,讓這些人報國無門。 在場的大臣很多人想跟李承乾辯論辯論,可是就連他們也知道,這個時候站出來將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 在周晉這件事情上,李承乾已經立于不敗之地。 歷史上有很多事件后來被稱為什么什么的標志性事件,或轉折性事件。 這些事件之所以能成為標志性事件或轉折性事件,是因為這些事件能影響人心,人心變了以后的事情也就變了。 就像現在一樣,很多大臣依然不服氣,但是他們卻不敢站出來。而且只要有一點腦子的人的都知道,此事以后天下的寒門士人將視李承乾為圣主,飛蛾一樣撲進東宮效忠李承乾。 李承乾把要說的話說完看著沒有大臣出來反對,心里也松了一口氣。 回頭對王方翼道:“去把孤王準備的東西搬過來。” “遵旨!” 很快百官就看見有推來一輛車,車上立著一塊漢白玉的石碑,現場數百人不由都朝車上看去。 站的靠前的官員很快就看見石碑上的花紋雕刻的古仆大氣,絕不是一般工匠能做到的,再看碑文刻的都不大,整座石碑應該刻有千余文字。 雖然看不清具體寫的是什么,但是那一筆風骨凌厲的瘦金體,卻是老遠就能認得出來。 “周大人的墓志竟然是太子殿下親筆所書!” 眾人看清了不由都倒吸一口冷氣,驚嘆不已。 后世人都知道在貞觀年間有兩個書法大家歐陽詢和褚遂良,其實在當時公認的書法大家還有虞世南。 當時的士大夫死了若能得到他們寫的墓志銘刻在墓碑上,那就是死而無憾了。 不過到了貞觀十八年,歐陽詢和虞世南都過世多年,只有褚遂良還在。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