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李恪雖然想不明白李世民的深意,但是不妨礙李恪把事情原原本本寫信告訴李承乾。 遠在孔兌溝大營的李承乾根本不知道李世民已經把他當大唐朝廷一股重要力量,要與他聯合對付反對其東征的大臣。 李承乾此時剛統一好了內部人心,困在冰城里的薛延陀降卒在露天的冰城里沒吃沒喝的熬了兩天兩夜已經全部被凍死了。 李承乾命人把薛延陀降卒的尸體整理整理,準備讓來慶賀大唐大勝的各部族首領都來這里參觀參觀。 同時他還收到一個好消息,他派出去找礦的人找到了金礦銀礦銅礦還有鐵礦等等,有這些貴金屬對于后續李承乾大唐改革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李承乾知道這一帶礦藏豐富,但是沒有想到他們找的這么全,因為現在大唐對這里的統治還十分薄弱,李承乾只準備開采金、銀、銅,至于鐵礦則下令封鎖消息,等大唐在這里的統治跟內地一樣時再開采鐵礦。 李承乾一面做著各種治理和生產規劃,一邊緊急派人送信回長安,要從長安調集工匠來冶煉。還要把劉仁軌調來,這里的治理只能交給像劉仁軌這樣能文武又一肚子壞水的人。 卻在此時收到李恪的信,因為信里把李世民行在的事情寫的詳細,李承乾看了信就洞悉了李世民以及大臣們的想法,有些哭笑不得。 他這里的雖然破了薛延陀汗帳抓了薛延陀貴族,但是漠北二十聯軍還好好的。如果允許這些部族攤販降大唐,然后帶著他們的兵全須全尾的返回漠北,那大唐在這一戰中能得到什么呢? 面對強大的漠北河套地區還怎么治理? 這些人以后強大了還會來搶劫的,到時候河套地區還是戰場,等于是大唐的戰略的縱深地,根杯能發展經濟。 不要說,‘跟部族做生意讓他有飯吃他們就搶劫了。’這種蠢話,美國經濟現在也是世界第一,它不是還靠搶嗎? 而且歷史已經多次證明了,這片土地就只能養那么多人,一旦超過了界限自己人也會餓肚子造反,在沒有徹底解決人類發展與自然資源有限這一矛盾之前那只能讓別人少點。 所以李承乾這一次目的很簡單就是把整個漠北草原打殘,讓他們老老實實地接受大唐的政策。 打殘漠北就光是要屠殺薛延陀三萬人,同時也要把這二十萬人留下來。 在李承乾看來攻破薛延陀汗帳,只能算是勝利了一半,可是李世民居然認為大唐已經勝利了,可以去東征高句麗了。 李恪這信里也將行在一眾大臣的意見告訴了李承乾。 這些大臣比李世民還有不如,一個個竟然認為過了年就可以搬師回朝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