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蘇府之潮-《山海潮紀》
第(1/3)頁
眼下正是深秋之際,白露為霜,雖然還未入冬,但總歸是帶著令人蕭索的寒意。
廬江,是吳國廬州府治下數一數二的大城,身處淮右襟喉,江南唇齒的交通要害之地,自是人杰地靈,物華天寶,人文之氣蒸蔚。
遠遠地看去,只見周圍青山掩映之處流露出來一座寬厚的城墻正在伸展開,這座城池的模樣愈發清晰了起來。
一面面的吳國的旌旗,林立在那座寬厚的城墻之上,迎風招展著,城頭上也有著一列列身著兵甲的士卒四處巡視著。
那城門樓下,兩扇小山丘的城門洞開著,由此可以窺見那廬江城內鐘鳴鼎食,人聲鼎沸。
廬江城南郊,沿著出城向南的直道的家家戶戶都是已經是收拾好了薪柴,沿著屋檐下堆砌著足足有著一人高,這些都是準備著冬日的取暖柴火所用。
城南三里處,有一座占地百余畝的大宅子,正門口乃是一座正副有序的三開府邸,三級臺階下,一左一右兩座漢白玉石獅子作鎮守宅子安寧之用,再抬頭望去,正門之上用著隸書所寫的“蘇府”二字牌匾便是端端正正的懸掛其上。
又至府內,見佳木蘢蔥,花枝招展,一股接引自山中流入府中的清溪也是潺潺而流,從花木深處瀉于石隙之下,再入樓閣環繞廊下,俯而視之,但見青溪瀉玉,石磴穿云,明道暗渠,引為水流,又至各方院落門屋之前流淌而過。
再向內院看過去,地面平曠,屋舍儼然,有良臺美池桑竹多番設施,或為就地取材之林木山石,或為不遠千里所運之盆栽玉石,但凡所見之物,皆是精雕細琢、極用匠心。
這般看上去,蘇府內一應鋪設不應是一個鄉野紳士之戶,倒像是一個京城顯貴之家!
這也和蘇府的往前有關,蘇府本是徽州的大戶人家,其在徽州之內坐擁萬畝良田,百里山林的族產自是不必說,家中子弟更是一朝登上了天子堂,在那吳國王公權貴云集、世家門閥齊聚的建鄴城內亦是有著立身之本。
朝堂權力傾軋,朝局波云詭譎,蘇府一朝被天子厭惡,罷黜了官位,剝奪了族產,也就是流落到了廬州府廬江城內,即便是遭受朝堂和官府的擠壓,瘦死的駱駝比馬大,蘇府的陳設還是多為仿照舊日在建鄴與徽州時候的用度。
……
蘇府東院的一戶小院子里,屋子的門窗都是開著的,比起來他房稍顯冷清。
正是深秋時節,晨起的早了稍覺有一些寒意,坐在椅子上的蘇潮將夾襖裹得緊了一些,又是伸出手將被晨風吹亂的書卷翻到了原頁,伸出手拿起來了一支毛筆,圈出來了書卷上的“隨國公”三個小字。
“這隨國公居然是冒天下之大不韙在宗法制起源的周國之內開啟了科舉制!”
蘇潮的言語之中不拿看出來,對那隨國公十分欽佩:“列國都說這隨國公是周國的權臣,但僅僅是憑借這首創的打破血緣世襲關系和世族壟斷官位的科舉制,必定是名垂青史,流芳后世!”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札达县|
常山县|
西和县|
甘孜县|
花垣县|
大石桥市|
石泉县|
古交市|
乌拉特后旗|
永善县|
阳春市|
平度市|
临江市|
望都县|
伊吾县|
八宿县|
定陶县|
瑞安市|
秦安县|
酉阳|
纳雍县|
合肥市|
镇安县|
商水县|
子洲县|
临清市|
拉孜县|
娄烦县|
胶州市|
叙永县|
宝坻区|
岳阳市|
金川县|
南开区|
雷山县|
滦南县|
永吉县|
多伦县|
山东省|
长岛县|
永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