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蘇府之潮-《山海潮紀》
第(2/3)頁
“憑借這份勇氣和手腕,隨國公就不愧是中原四大國公之首!”
與周國不同,吳國如今實行的還是九品中正制,吳國朝堂為了拉攏各州的世家大族鞏固自己的統治,亦是將境內所有的大小世家定為幾等級別,作為朝堂官府選拔官員最為重要的依據,沒有之一!
吳國的官制就是完全以家世來定做官候選者的品級,出身寒門黔首者行狀評語再高也只能定在下品,出身世家大族者行狀不佳亦能位列上品。
吳國朝堂和官府的“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乃是一種常態,甚至是在整個中原列國面前,這都是一種常態。
但周國的隨國公卻是率天下列國之先,摒棄血脈優劣的根本論,開創唯才是舉的【科舉制】,當真是了不得!
或許他人還不知曉此舉意味著什么,但是在蘇潮看來,這無疑是歷史跨出的一大步。
是的,蘇潮看似與他人并沒有什么不同,但實則蘇潮的靈魂卻是帶著前世的記憶,那個來自年號為公元兩千年的世界也有對眼下這個時代的記載,卻是有著本質的不同,這個時節無疑的顯得魔幻的多!
作為區別,蘇潮將那個世界稱之為【古華夏】。
“周國在隨國公一力推行科舉制后,十年之內,國力變得殷實富饒,讓原本屈居于列國末流的周國卻是在國力的比拼之上占得前三甲!”蘇潮移過頭,看著另一頁的文字記錄,“若非是如此,恐怕周國境內那些被削弱的世家大族必定是傾家蕩產的舉起清君側的大旗反抗隨國公的獨斷朝綱了吧!”
世家大族的力量,在列國之中,根本不可能被忽視掉,事實上,九品中正制雖說在蘇潮眼中有著明顯的局限弊端,但對吳國的功用也是他物無可比擬的。
這就是關乎到概率了,世家大族出現的人才的幾率遠高于寒門黔首,這就是造成了一個難以辯駁的認識,即血脈的尊崇高貴的確是決定在文武之事上的天賦。
吳國坐守中原東南九州之地,實行九品中正制選拔官員,也并未因為世家大族的把握朝綱和地方大權而變得朝野渾濁,相反吳國在當世列國來說,還是一個富國、強國。
這乃是因為吳國雖然是采用九品中正制作為立國之本,用世家門第的高低決定選官人才的優劣,卻也是沒有徹底斷絕下品階層通往上品階層的通道。
這條活路就是從軍!
軍中自有黃金屋,軍中自有顏如玉,官府的上升之階乃是有出身門第所決定,當時在軍中卻是截然相反,軍中升遷是依靠著自身的實力和建立的功勛來決定的。
世家大族出身的子弟在軍中固然是有著先天上的優勢,但決定進步的還是后天之事,吳國的軍中并不乏從普通的兵卒做到了將軍,將自家的門第從寒門黔首提拔到了士族序列當中的舊例。
如蘇府的姻親世家吳家便是如此,吳老太爺以一介寒門子弟的身份入軍,幾十年從軍生涯,一路做到了吳國軍方的兩千人將。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岱山县|
礼泉县|
丰镇市|
沐川县|
方山县|
安塞县|
三明市|
鹿泉市|
文山县|
武安市|
远安县|
横山县|
兴和县|
柘荣县|
疏附县|
湖南省|
察雅县|
石首市|
攀枝花市|
东山县|
汶川县|
麦盖提县|
广州市|
会同县|
沂源县|
梁平县|
霍州市|
呼玛县|
尤溪县|
迁安市|
六盘水市|
易门县|
巨野县|
安义县|
加查县|
威海市|
金门县|
元朗区|
宜良县|
绥芬河市|
河东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