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帳內已經生了一堆篝火。 這讓入夜的寒冷驅散了幾分。 篝火旁早有親兵幫著煮起了一鍋肉湯,還有烤餅,香氣四溢。 在帳中一側的桌案上,安文生正伏于案前,手執毛筆正在記錄著什么。 聽到聲音,安文生抬起頭向著門口看了一眼,看到蘇大為領著眾人走進來。 除了郭待封,在蘇大為身邊又多出阿史那道真。 安文生知道,阿史那道真和武威等地,都抽出一部份唐軍精銳,向大非川處移動。 作用有二。 第一是混淆吐蕃人的判斷,唐軍數支游騎馳入大非川附近。 突蕃人若派兵來圍堵,則可分吐蕃人兵勢。 若形勢不對,唐軍可退回防區。 第二,若是吐蕃人反應不及,則可以分進合擊,與蘇大為的前鋒軍匯合,以壯兵勢。 想要深入吐蕃境內,完成天皇李治的戰略構想,一戰滅掉吐蕃都城邏些,單憑蘇大為那三千多精銳,是遠遠不夠的。 至少也要數萬兵力。 關鍵處,就數有數萬兵馬,還要令吐蕃那邊猜不出意圖,令吐蕃主力反應不及。 所以唐軍動作一定要快。 要盡可能拖住吐蕃人的反應時間。 數萬大軍…… 若是等唐軍后續的部隊到達,則戰機已失。 河西防線上,任何一州也不可能單獨拿出這些兵馬,否則將會令原本的防線動搖,甚至反被吐蕃人抓到機會擊穿。 從甘州、肅州、瓜州、涼州等各州分別出兵增援,可以減輕這個壓力。 動員起來也快。 各部只用帶上一二千人馬,可迅速成行。 當然,這樣做風險也是有的。 如果各州出動馳援蘇大為的唐軍,被吐蕃人提前知道,將會導致一連串惡果。 但吐蕃人除非鉆進唐軍肚腹里,否則在廣袤的草原上,想要捕捉到唐軍蹤跡,并非那么容易。 整個戰略計劃有些冒險,但卻是唯一有機會短時間內,擊倒吐蕃的戰機。 趁著吐蕃主力在河西,都城空虛,一擊斬首。 “剛才帳外倒是殺得人頭滾滾!” 阿史那道真不改他那嘴碎的毛病,咧開嘴沒心沒肺的笑著,令那張英俊的面龐顯得有些逗逼。 郭待封在一旁陪著笑臉道:“總管用兵如神,殺些吐蕃降將算什么。” “坐下說話吧,別站著。” 蘇大為摘下金翅頭盔,大喇喇的在安文生旁邊坐下:“老安讓讓。” “這里位置足夠大。” “你這邊比較舒服。” 安文生幽怨的看了他一眼,默默的挪了半個屁股。 蘇大為坐下,看了一眼他在寫的東西,乃是今日作戰軍報。 整個事件在安文生的奏折里,寥寥數語,便交代清楚。 今天召集軍中諸將,也是對今日作戰做一個總結,并安排下一步的行動。 “今天這一戰打完,方圓百里內,應該再沒有吐蕃人的主力了吧?他們要再派兵,就得晚上數日,需要時間集結,咱們爭取取了時間。” “等等,今日總管究竟做了什么?那些吐谷渾人是從哪來的?” “此事說來話長了。” 阿史那道真哈哈大笑,接過郭待封的話頭,一番添油加醋的解釋。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