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三天后。 殿試的成績出來了,筆試和面試的成績都出來了。 十人名單擺在皇帝面前,這是最優的十人。 筆試前十和面試前十,都有馬周。 馬周的那通華夷之辯說的大氣,深得皇帝贊賞,諸位考官們也很支持。他的那番話,很符合如今朝堂上的華夷之策,更深得皇帝喜歡。 毫無疑問,羅成最終欽點了馬周為狀元郎,一甲第一名,狀元郎,賜進士及第! 第二名皇帝欽點了孫伏伽,這也是位河北士子,不過比較有意思的是孫伏伽曾經在隋朝時就考中了進士,大業末還任過大理寺史,是一位懷才不遇的小官。隋亡后,還曾在李淵的偽唐任過長安縣法曹,因上書李淵言事有功,被李淵升為治書侍御史,不過后來因上書言事被李淵免官。 此后回到河北老家讀書靜修,這次前來參加科舉,也是一路過關斬將,尤其是他的判案判的極好,殿試上的答辯雖沒有馬周那么出色,可也是得到皇帝好評。這次殿試,皇帝欽點其為一甲榜眼。 探花郎皇帝則點了出身京兆韋氏的韋待價,他是尚書右丞韋挺之子,韋待價名門子弟,確實也很有才氣,皇帝對其很滿意,從殿試前十中點為探花。 天津橋北,皇城端門前。 二百三十名進士皆在此等候放榜。 秘書監王珪親自捧著金榜出來。 金榜懸于端門前,秘書監親自唱名。 唱名從后往前,第一個被唱名的是三甲同進士出身的第一百九十七名。 “侯君素,三甲第一百九十七名,賜同進士出身!” 來自關中的士子侯君素激動萬分,他是朝中大將侯君集的族弟,但打小學文,沒想到這次還真的能夠中得進士,哪怕是最后一名,也是高興萬分。 “我中了,中進士了!” 貢士變成了真正的進士,鯉魚躍進了龍門。 四周傳來一片恭喜之聲。 ······· “一甲,探花,韋待價!賜進士及第!” “一甲,榜眼,孫伏伽,賜進士及第!” “一甲,狀元郎,馬周,賜進士及第!” 當最后三個名字念出后,端門金榜上,最頂上的一個名字也填寫完,許多翹首期盼的進士們,終于忍不住嘆惜。 雖說殿試不淘汰,可名次也很重要。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