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高孝基身為吏部侍郎,平時主管吏部事務,負責的是大隋天下文官的任免、考課、升降、勛封、調動等事務,可謂是位高權重。 杜克明就是個入了他法眼的年輕人。 才二十四歲就能入吏部侍郎法眼的年輕人,當然不僅僅是個新科進士這么簡單。畢竟大隋的科舉考試舉行以來,每年一考,進士科雖然是僅次于秀才科的科目,在幾十個科目里也算是相當有含金量的,但畢竟秀才科不常設,進士科每年都還是少則只錄幾個,多則才錄十幾二十個進士的。 這些年輕進士,卻并不是能個個都入侍郎法眼的。 杜克明除了確實有才華之外,家世也非常不錯。 他的祖父是當朝工部尚書杜果,品級比高孝基還高,雖說工部不如吏部權重,可到了尚書一級,其實并不完全是尚書管部。相反,管部的實際是侍郎,六部尚書反倒只是一個官員們升遷的順序,工部尚書不一定就是管工部的事,吏部尚書也不一定就是管吏部。 能做到尚書一級,基本上就已經是參贊軍國之事的重臣了。 杜克明有個做工部尚書的爺爺,還有個現任昌州郡丞的父親杜咜。 另外,杜家還是關隴名門,正所謂京兆韋杜去天五尺,在京兆這個地方,最大的士族就是韋家和杜家。杜家那是天下頂級的士族名門,可以與關東五姓七家,以及河東的裴氏、柳氏,關西的楊氏、江南的蕭氏、沈氏等并稱。 而且杜家與五姓七家不同之處還在于,杜家是漢代開始的名門,并從北魏末年開始,便已經與起于武川鎮的軍頭集團們合流,他們一起締造出了關隴集團這個龐然大物,歷經西魏、北周至隋,榮耀無比。 這是關東五姓七家們既羨慕又妒忌之處,也是京兆杜氏最大的資本。 杜家代代高官,權傾一時。 不過杜克明又與一般的關隴子弟不一樣,他繼承了杜氏士族名門的優秀傳統,自幼聰慧有悟性,喜歡與人談論歷史、文學方面的知識,同時還習練騎射,算是文武兼備。 “學生杜如晦拜見高侍郎!” 高孝基還在想著事情,那邊杜克明已經被領進來了,見面之后,便行禮參見。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