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當然,這件事還是瞞不過公孫喜的耳目,沒過幾日,就有近衛公孫度對公孫喜稟報道:“犀武,據軍中士卒所言,近幾日蒙仲時常在中軍閑逛,不知有什么目的。” “哼!”公孫喜聞言冷哼一聲道:“大戰在即,可這小子倒是閑著很。……不必管他,待過幾日,老夫就把他給打發了。” 有公孫喜這話在,中軍的魏軍兵將自然更沒有人去理睬蒙仲,任憑他在中軍兜兜轉轉。 三月中旬,公孫喜率領十八魏軍,拖拖拉拉地抵達了伊闕一帶,在伊闕山的北面約十里處駐扎,命士卒就近砍伐樹木,建造營寨。 在魏軍于此建造營寨的期間,韓軍主帥暴鳶僅僅帶著十幾名近衛,親自來到了尚未建成的魏營。 暴鳶與公孫喜,可謂是老相識了,畢竟前些年田章率領齊、魏、韓三國軍隊討伐秦國時,公孫喜與暴鳶就擔任田章的左右副將,協助田章一舉攻破了秦國的函谷關,迫使秦國割地求和。 自那場戰爭之后,田章固然名揚天下,成為當今世上屈指可數的名將,而公孫喜與暴鳶二人,亦因為這份功勞而在本國聲望上漲,深得兩國君主的信任。 然而,即便是老相識,可公孫喜與暴鳶此番單獨會面時的談話過程,氣氛卻絲毫不見輕松。 原因就在于,明明兩國相約一共抵擋秦軍、討伐秦國,可公孫喜卻故意姍姍來遲,甚至于還在鞏城駐扎了近十日之久,這讓暴鳶相當不快。 要知道,在魏軍沒有抵達時候,可是他韓國軍隊與東周的軍隊一同在抵擋秦國軍隊。 東周的軍隊能起到多少幫助? 雖然暴鳶很承情,但東周國的軍隊人數不過萬人,士卒的實力亦頗為羸弱,如何抵擋得住秦國的軍隊? 但考慮到此番魏軍是援助他韓國而來,暴鳶也只能壓下心中的不快,向公孫喜簡單介紹當前秦軍的情況。 “……我麾下有韓兵十萬,另東周的援兵近萬,主要部署于伊山西側的伊闕山南側一帶,抵擋從南部「新城」方向而來的秦軍……據我打探,秦軍的兵力約在十二萬到十五萬之間,統兵主將乃是「向壽」,只要你我兩方合力,合計三十萬軍隊,定能一舉擊潰秦軍,順勢進攻秦國。”在公孫喜的帥帳內,暴鳶對公孫喜介紹道。 “向壽啊……” 在得知秦軍的主帥乃是向壽后,公孫喜心中唯一的一絲擔憂頓時煙消云散。 秦國不是沒有名將,比如樗里疾、魏章、司馬錯等等,皆是哪怕公孫喜都為之忌憚的猛將。 樗里疾即嬴疾,此人不用多說,于丹陽、藍田之戰中擊潰楚國的傾國之兵,隨后又立刻轉戰濮上,擊敗齊國名將田章,但是令中原諸國都感到驚恐,幸運的是,這位秦國名將早早便病故了。 至于魏章,那是張儀的“心腹之將”——秦國素來有朝內執政大臣推薦親信將領在外統兵的傳統,在張儀擔任秦國國相的期間,便是由魏章配合張儀的一切“游說”行動,其中就屬魏國在這方面吃的虧最多:先由張儀出面游說魏國,要求魏國臣服秦國。魏國不肯聽從,張儀立刻命令魏章出兵攻打魏國的城池,擊敗魏國,隨后張儀再次出面游說魏國臣服。 不得不說,這是相當強勢的游說方式,逼得當時的魏惠王亦不得不暫時屈服,罷黜了國相惠施,而任命張儀為魏相。【PS:正因為這個傳統,當張儀被驅逐的時候,魏章也被秦國驅逐。】 至于司馬錯,則是前些年秦國與楚國爭搶巴蜀之地時綻放光芒的秦國將領,當時司馬錯在巴蜀之地擊敗了楚國,繼而采取逐一擊破的方式,攻覆了巴、蜀、苴三個國家,助秦國一舉吞并巴蜀之地,在當地設立了「蜀郡」,占領了這片土地肥沃的土地。 前年,司馬錯被調到東線,率軍攻占了魏國的襄城。 倘若問公孫喜如今最忌憚的秦國將領是誰,那么自然就是這個司馬錯。 至于向壽,在公孫喜看來倒只是一個馬馬虎虎的對手,不過是仗著其乃是秦國宣太后的娘家親戚才得以成為秦國的上將,帶兵打仗的本事確實稀疏地很,公孫喜絲毫不放在眼里。 “秦軍居然是向壽統兵,而并非司馬錯?” 為了保險起見,公孫喜特地向暴鳶求證了一番。 仿佛是猜到了公孫喜的想法,暴鳶點點頭說道:“沒錯,此番秦軍的主帥確實的向壽,雖然不清楚是什么原因,但確實并非司馬錯。” “會不會……這是秦國的詭計?”公孫喜皺著眉頭問道。 “你是說,對外宣稱是向壽帶兵,實則卻是司馬錯么?”暴鳶想了想,搖頭說道:“應該不會,據我所知,司馬錯的用兵方式非常猛,若此番秦軍主帥果真是司馬錯,他一定會趁貴軍尚未抵達時,對我軍采取猛攻,設法先擊潰我軍,然后再與貴軍決戰,然而迄今為止,秦軍只采取過一次像樣的進攻,這不像是司馬錯的用兵方式,應該是向壽無疑了……” 『原來如此!』 公孫喜恍然地點了點頭,心中暗暗偷樂。 他也沒想到秦國此番居然會棄司馬錯那等猛將不用,而任命向壽那種懦弱無能的人擔任主將。 當然,平心而論,秦將向壽并非如公孫喜所認為的那般不堪,但相比較樗里疾、魏章、司馬錯,這個向壽確實是差距太大,不足以與以上三位秦國名將相提并論。 眼珠微微一轉,公孫喜笑著說道:“既是向壽帶兵,想必縱使僅憑韓軍,暴鳶軍將亦足以抵擋秦軍吧?” 聽聞此言,暴鳶微微色變,皺著眉頭問道:“犀武這話是什么意思?難道犀武欲坐視我韓軍與秦軍廝殺?此番雖是我韓國向貴國求援,但犀武要明白,秦國素來有東進的野心,若我韓國被秦國擊潰,難道犀武以為魏國就能落得到好處?” 見暴鳶越說越激動,公孫喜連忙說道:“暴鳶軍將且莫激動。……魏韓兩國素來聯手抵抗秦國,此番貴國遭到秦軍進攻,大王特地命我帶十八萬魏軍前來援助……” 一聽說公孫喜此番帶來了十八萬魏軍,暴鳶面色稍霽。 畢竟此番秦國攻打韓國的軍隊,也不過十二萬到十五萬之間而已,魏國能一下子派來十八萬軍隊,這份情義確實沒的說。 見暴鳶面色稍霽,公孫喜這才接著說道:“但是這十八萬魏軍,優劣不齊,除十萬軍隊是我從河東調來的軍隊外,其余八萬魏軍,乃是從鄴城、郾城等地調來的,再加上多日長途奔波,我軍中的士卒們早已精疲力盡,需要一點時間整頓軍隊……不如這樣,先由貴軍與東周軍隊一同抵擋秦軍,消磨秦軍銳氣,待等時機成熟之際,我再率十八萬魏軍猛攻秦軍,一戰而勝,隨后你我合兵一處,共同進兵秦國。” “……” 暴鳶微微皺眉看著公孫喜。 他又不傻,豈會猜不到公孫喜心中的想法,無非就是想利用他韓軍先消耗秦軍罷了。 想到這里,他苦笑著說道:“雖我麾下仍有十萬韓軍,但這些兵卒自去年起便與秦軍苦戰,恐怕難以擋住秦國的軍隊……”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