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2章 成立造院-《大宋燕王》
第(1/3)頁
根據(jù)他的設(shè)想,明年船隊出海,除了隨船郎中外,其他所有人最好都是精武軍和護衛(wèi)軍的人,都懂軍紀,遠洋之時便好管理。
但這就要求他們要在一年內(nèi)培養(yǎng)出回易船隊所需的各種人才,培養(yǎng)不出來就得把需要的人才招募進軍中,用軍紀進行管理。
所以沈縉留在流求有很多事要做,船隊督造的差事交給他了,人才培養(yǎng)的事也交給他了,軍械優(yōu)化他也負責,當然這些事情楊叢義承諾會找人協(xié)助,不會讓他一個人完成。
紹興五十八年春,楊叢義從泉州回到臨安,開始籌備督造回易,貨物采購有陸游來做,他在臨安半年,已經(jīng)打通了不少關(guān)系,至于具體怎么做,之前就已經(jīng)聽湯鷽跟他說過,所需資料回易處都有留存。
楊叢義回到臨安的主要任務(wù)就是招募人才,他們需要讀書識字的年輕人,更需要精通制造的工匠。
招募途徑兩個,一個是廣發(fā)招募告示,目標臨安及臨安周邊州府,待遇優(yōu)厚,人員還沒有名額限制,只要讀書識字就行。另一個途徑是招募工匠,他之前在西作坊任職,多少還有點關(guān)系,要找些工匠,還是很輕松的。
一個月后,他離開臨安回易處,帶著招募來的兩百余人乘船南下,回到流求。
與沈縉、楊四娘商議之后,他們在精武軍營地附近成立了“造院”,專門研究制造船隊所需的一些器具和材料,對精武軍所用的軍械進行改造,以適應(yīng)海上的戰(zhàn)斗,除此之外還要培養(yǎng)船隊所需的各類人才。
“造院”院長一正兩幅,分別由楊叢義、沈縉、楊四娘擔任,下設(shè)三所:工所、商所、間所。沈縉領(lǐng)“工所”,楊四娘領(lǐng)“商所”,楊叢義領(lǐng)“間所”,他們?nèi)藶楦魉淌冢笠部蓮脑煸褐羞x取能力突出著擔任教習,參與各所教授工作。
從臨安和精武軍、護衛(wèi)軍中招募選拔來的各類人員,全部分配至三所之中,其中“工所”規(guī)模最為龐大,兩百余人,“商所”其次,“間所”最末。
“造院”成立之初,各所要做什么,都沒有明確的目標,但楊叢義堅持認為成立“造院”十分必要,至于要做什么,慢慢想、慢慢做就是了,想到什么就先做什么。
楊四娘的“商所”先做的是學習算術(shù),而后教授如何記賬,如何核賬。
楊叢義的“間所”最先教的卻是兵法,而后是識圖、畫圖。
沈縉的“工所”最為復雜,因為人最多,門類也多,且多數(shù)都是有手藝在身的工匠,沈縉作為教授,根本教不了他們多少東西,至多給他們安排一些制造任務(wù)和改進方向,幸好這些年他已經(jīng)將《夢溪筆談》中記載的東西絕大部分都弄通了,只要是他提出來的改進建議,手藝精湛的工匠們基本都無法反駁,在實驗之后,工匠們就會知道,沈大人說的都是對的。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渭源县|
桦甸市|
乐东|
徐汇区|
平武县|
石棉县|
铜山县|
寿阳县|
卫辉市|
大洼县|
封丘县|
景宁|
长葛市|
乌什县|
浦东新区|
弥渡县|
台东县|
郓城县|
涟源市|
界首市|
凤阳县|
高要市|
砚山县|
迭部县|
昌宁县|
华坪县|
黔江区|
铜梁县|
明光市|
漳浦县|
鄂伦春自治旗|
车致|
禄劝|
绥阳县|
东乡族自治县|
保康县|
咸宁市|
临猗县|
资阳市|
启东市|
合作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