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旗語檢驗-《大宋燕王》
第(1/3)頁
蔚藍如寶石的大海上,十幾艘海船張著風帆,一聲號響,如鳥雀般四散,原地只剩一艘船。
半個時辰之后,所有船回望,原地停留的那艘船變成了天邊的一個小黑點,若不仔細看,根本就看不到。
小黑點是一艘搭載了四百人的三桅桿戰船,此時船上的風帆全部降下,兩百名穿著嚴整軍裝盔甲的軍士站在甲板上,一動不動,如泥塑一般。
楊叢義從船頭走到船尾,又從船尾走到船頭,對這些軍紀嚴明的軍士十分滿意。
八月中旬他帶著船隊從泉州出發,日夜不停,航行九天,跨越兩千多里,于二十多天前抵達昌國縣。
回到昌國縣就發現宣威軍經過三個月強化訓練,陸戰軍陣、弓射都已經全部完成訓練任務。
在楊叢義要求下,宣威軍全軍準備三天,之后開始訓練驗收考核。
本次考核行軍和弓射,行軍合格標準是全副武裝一個時辰行軍四十里,五個時辰行軍一百五十里,弓射合格標準是百步之內三箭不脫靶。原本楊叢義還有些擔心,可最后的驗收考核結果出人意料,宣威軍四千五百余人行軍全部合格,弓射稍差,但也只有一成不合格,這個訓練結果已經非常好了。
驗收考核結束之后,又準備三天,全軍四千五百多人開始輪流上船,進行海戰訓練。
訓練科目有迅速上下船、海上顛簸適應訓練、風帆升降轉動演練、漿擼操練、尾舵掌握、旗語訓練。其中前兩項全員參與,風帆升降轉動每隊選五人學習,漿擼操練每隊十人學習,尾舵每隊選兩人學習,旗語每隊選兩人學習,每隊五十人中,一小半要學習操船技能,其他人員在船上待命。
開始訓練學習階段,上船人員不宜過多,每艘船每次出海只帶兩隊一百人,而楊叢義帶回來的戰船和海船一共只有十五艘,一次輪訓也能訓練一千五百人,三輪就能訓完,一批宣威軍出海,其他不出海的宣威軍,則繼續練弓射和軍陣。
船隊早出晚歸,每日一輪訓。宣威軍在船上的各種技能,除旗語外,都由楊叢義帶來的舵手和水手教授,各種技能容易學會,但要熟練掌握,各崗位配合起來熟練運用,卻不是十天八天就行的。
比如讓航行中的船左轉向,就得尾舵和漿擼手配合行動,左槳輕劃右槳重劃,尾舵向左,讓船右轉,就得左槳重劃右槳輕劃,尾舵向右,如遇大風,轉向還得配合風帆升降和轉動。可三撥人幾乎誰也看不見誰,這就需要有人居中協調,統一發號施令,這也是海上訓練的一部分。
經過全軍經過半個月海上訓練,已經基本學會操船,左轉、右轉、掉頭、升降帆、轉帆等,在無風時或風力較小的天氣,都已經配合的還算熟練。海上通訊聯絡不便,于是馬上開始加入旗語訓練。
旗語是楊叢義召集沈縉、趙安、教導團和出海經驗豐富的水手、舵手共同制定,先有趙安和教導團列出行軍、巡邏和戰斗指令、命令,水手、舵手列出船在海上航行規律、可能出現的問題以及解決方法,之后雙方坐在一起研討出戰船在海上的指令和命令應該怎么下才對,最終確定指令、命令和規律等一百三十八條。
經過研究之后,將所有一百三十八指令、命令和規律分成三大類,即巡邏航行、戰斗和求援三類。一百三十八條已出,至于如何實現一里、兩里,甚至五里之外的有效聯絡,則由沈縉全權負責研究。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翁牛特旗|
囊谦县|
华宁县|
抚州市|
旌德县|
库伦旗|
思南县|
白河县|
东宁县|
高要市|
阿合奇县|
龙游县|
甘德县|
河津市|
龙海市|
新安县|
治县。|
自治县|
浦江县|
安达市|
海安县|
溧阳市|
南通市|
特克斯县|
南华县|
雅江县|
石屏县|
南平市|
邢台市|
区。|
博罗县|
中超|
库尔勒市|
馆陶县|
抚远县|
格尔木市|
胶州市|
灵石县|
姚安县|
青冈县|
汕尾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