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八七五章 加速-《永不下車》


    第(1/3)頁

    直線加速器,區別于人類以往大規模建造、使用的回旋加速器,是一種更早出現、發展卻相對緩慢的粒子加速器。

    利用電磁場加速帶電粒子,一種最直觀、容易想到的方案,就是將粒子路徑設置為直線,像槍炮那樣用電磁場推動粒子、在末端達到最大速度,這一方案最早出現于西歷1381年,但很快被回旋加速器后來居上。

    到舊時代末年,人類的最大粒子加速裝置,無一例外都是回旋構型。

    受限于蓋亞表面的地質條件,直線加速器的設計、建造,一干無法回避的難題就是選址,以及因此導致的能級限制。

    眾所周知,質量超過一定限度的天體,必然是球形的。

    作為球狀行星,很顯然,蓋亞表面并不存在任何天然的超長直線基址。

    對人類而言,建設長度為幾公里的直線建筑結構,在設計、成本與施工等方面還可接受,但在此基礎上再提升一、兩個數量級,代價就會大到難以接受,不僅成本飆升,一旦涉及到架空、或者穿透地殼,事實上就超出工程能力的限制。

    簡單計算可知,若要在蓋亞表面建造一長度100公里的直線加速器,路徑兩端位于地表,則整條路徑的最低點將位于地下兩百米。

    這意味著,要建設這樣一座加速器,就需要在地下鉆出至少幾十公里的隧道。

    百公里長的直線加速器,代價,還能接受,但性能也很一般。

    與回旋加速器不同,直線加速器的加速過程是“一錘子買賣”,要想達到更高的能級,除提升場強外,唯一的辦法就是加大長度。

    一直到今天,人類仍未在蓋亞表面,建造長度超過十七公里的直線加速器,

    而且在可預見的未來,也不會再有。

    設若要在蓋亞表面,建造超級直線加速器,譬如長度上千公里的一座基礎研究設施,那么,路徑最低點就會到地下19.87公里.

    在很多地方,接近二十公里的深度,還不會打穿地殼,但對照人類歷史上鉆探最深的“科拉超深井”之深度記錄——12,262~12,263米,這還只是大一個直徑幾十公分的洞,就應該會明白,要在蓋亞表面的1,000公里直線加速器,

    根本一點都不現實。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鹤庆县| 石台县| 沧州市| 潜山县| 昆明市| 类乌齐县| 新平| 岢岚县| 沈阳市| 灯塔市| 栾川县| 谷城县| 青川县| 巩留县| 东乡族自治县| 双鸭山市| 卫辉市| 卫辉市| 镇江市| 巴彦淖尔市| 伊通| 临夏县| 都匀市| 南部县| 新建县| 巴林左旗| 高碑店市| 丰原市| 龙陵县| 邓州市| 林口县| 海晏县| 嘉鱼县| 碌曲县| 柘荣县| 东港市| 仁化县| 会昌县| 称多县| 韶关市| 永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