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二九章 生養-《永不下車》
第(2/3)頁
但到了工業時代,一個沒有頭腦、缺乏思維的農民,則無法滿足現代化大生產的需要。
基于工業時代的需要,束縛在家庭中、土地上的低端勞動力,就被逐步的、有意識的改造為能夠進入工廠、從事復雜工作的工人,職員,技術員乃至工程師,這些人的技能、地位各不相同,但有一點卻是類似的:
他們都(自認為)有自己的人生目標,并且認為,自己正為此而不辭辛勞。
工業時代,乃至于后工業時代的大多數崗位,都需要人的智慧,一個自認為有自我目標、正在自我實現的員工,才能更好的完成工作,不僅如此,他所拿到的報酬,還可以假“自我實現”的幌子而被資本輕易回籠,充當生產循環中的利潤。
事實上,在資本掌控一切的近代社會,正是這種對勞動力的新需求,改變了人的思維模式和生活方式,摧毀了舊時代的封建大家庭體系,甚至進一步影響到小家庭的穩定構建,最終,將原本被經濟紐帶牽連在一起的血緣者們,打散而成為一個個相互獨立、有自身利益考量和利益訴求的個體。
這種變化,在今天的聯邦尤為顯著,身為子女的年輕人越來越“獨立”、“個性”。
其與包括父母在內的大家庭成員之間,被“親情”所掩飾的經濟紐帶,則變得越來越細,越來越長,彼此間的關系越來越淡漠。
這種趨勢,是社會變遷的一種必然,對生養子女者卻是巨大的打擊。
不論到什么時代,生養,都不是輕松愉快的差事。
而如果說在過去的農業時代,父母還能以子女分家前的家庭勞動作為補償,那么在今天的聯邦,子女對父母而言,就僅存一些若有若無的“親情關懷”,和往往還來伸手要錢的負收益。
在西歷1470年代的今天,年輕人想在社會上立足,僅憑自己的力量,是很難的。
單憑入職后的可憐薪水,和幾近于零、甚至因學業貸款而負債的儲蓄,應付日常生活都不容易,更不用奢望汽車、住房這些昂貴的生活資料。
子女如此窘迫,身為父母,不論出于何種動機、何種心態,多少總要伸出援手。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建始县|
阜新市|
隆子县|
翁牛特旗|
于都县|
淮南市|
察哈|
澄江县|
上饶县|
抚宁县|
广饶县|
宜阳县|
台中市|
宁海县|
昌乐县|
长沙县|
抚州市|
射洪县|
海南省|
新龙县|
凤山市|
八宿县|
田林县|
改则县|
南川市|
新田县|
从江县|
永宁县|
丰原市|
历史|
通榆县|
五指山市|
额敏县|
太仆寺旗|
松原市|
新营市|
巨鹿县|
万全县|
陇西县|
马鞍山市|
鱼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