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九四章 心理-《永不下車》
第(2/3)頁
那么FSCIM架構,怎樣測度人的情緒、心理活動、精神狀態這些東西呢:
根本不測度。
“情緒,心理,精神”,即便這些概念對人類社會至關重要,FSCIM從1.0版開始,就明確的擯棄了這一切。
為什么不測度,道理,其實也并不難理解。
尤其對方然,多少年來一直冷眼旁觀這世界,在學習FSCIM時很快頓悟,意識到所謂“情緒……”這些概念,別說對計算機,即便對人自身而言,在很多時候,也根本就是無需理睬的一種多余。
生而為人,同理心,是感受他人情緒的一種能力。
缺乏這種能力的人,往往難以適應社會生活,甚至被認為是心理異常。
然而另一方面,面對冷冰冰的FSCIM規范,方然卻意識到,即便人人都多少會有同理心,在特定場合,不僅能想象到他人的心理活動,甚至會感同身受,可這些有(至少自以為有)同理心的人,每一天的所說所做,卻幾乎完全站在利益的角度,而幾乎不考慮他人、甚至自己的“心理感受”。
“人活著最重要的就是開心”,表面上,大多數人都會認同這一說法。
然而稍加觀察,就會發現,這種樸實、直率的人生觀,往往只在小孩子身上才體現的淋漓盡致,一個成年人如果真的踐行這種觀點,或遲或早,他都會在殘酷的現實面前碰壁,甚至頭破血流。
開心,或者說,心理上的滿足,是自我價值判斷的唯一標準。
一個人從小到大的成長中,這漫長進化塑造出的特質并未改變,也幾乎無法被改變。
然而什么是“成長”,事實上,就是接觸、適應社會規則,乃至對其形成一種超強的依賴,將本能的快樂壓抑、扭曲,放逐到邏輯鏈條上那看不見的盡頭。
對一個社會意義上的人而言,開心,是最高目標,但是他、或者她的現實行為,卻幾乎完全屈服于利益的得失判斷;這最高目標的更迭,看似是一樁悲劇,卻也讓人有了比“追逐眼前快樂”更強有力的,“謀求利益增長”的行為動機,繼而構成了社會發展、變遷的基石,使人類文明能不斷延續至今。
反過來,那些一直保持“純真”,以開心與否來指導自己行為的人,又是什么樣子: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虹口区|
渝中区|
房产|
曲松县|
凤翔县|
衡山县|
荥阳市|
荥阳市|
黑龙江省|
彭水|
南宁市|
樟树市|
洪湖市|
集贤县|
汽车|
惠州市|
苏尼特右旗|
宜昌市|
故城县|
华蓥市|
阜宁县|
涟水县|
筠连县|
德钦县|
大城县|
临海市|
临武县|
施甸县|
子洲县|
高邑县|
昔阳县|
乐亭县|
伊宁县|
东光县|
宁蒗|
城市|
永春县|
阳春市|
罗甸县|
罗平县|
屯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