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十項目措施的指向很明確,四個字: 實體經濟。 總投資要達到多少呢? 到2010年底左右,大約就是四萬Y。 四萬Y啊,多么令人振奮的消息,可以拉動多少內需啊! 要不然張小北怎么會那么淡定,還口口聲聲說要漲價呢。 當然,后來也有人專門做過統計和分析,為什么會是四萬Y這么個數字呢。 首先,是W川大地震,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上萬Y。 是啊,多少房屋倒塌了,多少老百姓的基礎生活設施都沒有了。 這不都得重新建設嗎? 如果要災后重建,你還能修建以前的那種房子? 地震來了一忽搖,都塌了?不行,災后的房屋質量一定要提高,那最起碼也得能對抗八級以上的地震吧。 再加上CPI,也就是通脹率的因素,沒有兩萬Y的投資那你能出得來嗎? 再一個,基礎建設。 當時的鐵路和公路的建設里程和水平,還沒有達到一個高度,尤其是中西部地區。 你不看一到冬天,那西南地區要進一點煤,緊張的跟打仗的一樣。 沒辦法啊,自古西南一條路,您說能有什么辦法? 可是地震的地方在哪里?就在西南啊,不搞建設,災后重建的運輸物資怕都是個問題吧。 那生活物資可以空投,那鋼材水泥能嗎? 還有,新江、內孟的煤炭,那多少煤炭儲量啊,可是沒有鐵路,外運的運費比煤價都高,尤其是新江地區,那煤炭質量也是沒得說。 可是張小北還賣500多塊錢呢,那邊就是個百十來塊的價格水平。 沒辦法,就一條鐵路,運費好幾百塊呢。 再一個,世界經濟大蕭條,啥啥都降價啊! 石油,從147美金一桶調到了30多美金,掉了80%。 黃銅價格,從83000美元一噸,掉到了24000美元一噸,掉了多少?70%有沒有? 還有鐵礦石什么玩意兒的,都是一半兒一半兒地降呢。 這個時候搞建設,那是什么成本? 那是不是最低能減少一半,甚至一半以上的投資啊。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