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張小北說著,嘴角又是一絲狡黠的微笑。 玩兒套路唄,誰不會似的。 “行啊,頭兒,跟上你,感覺什么牛筋啊,劍喬啊,都弱爆了,你這才是實戰。”秦晉佩服地說道。 “秦晉,歐陽。金盛集團真的是一塊試驗田,在農民文化的汪洋大海之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不是那么容易的。” “天時地利人和,我們是只有‘天時’啊,也就是大好的改革開放政策。” “但是‘地利’呢?我們不在沿海地區,沒有和先進文化的直接對撞的機會。” “‘人和’我們就更不占了,話說這80%的員工思想僵化,不接受甚至對改革有些抵觸。” “所以說,難啊,但是我們也不能只顧低頭拉車,不抬頭看看前面的路啊。” “路只要走的對,那才是最重要的。剩下的,都是技術性手段。” “孔清榮同志來調研,省市調查組來調查,中心的中心,都是強調了一句:金盛的改革方向,是正確的。” “有一句話,我之前跟歐陽說過,‘有道無術,術尚可求也;有術無道,止于術。’方向比技術性手段更重要。” “現在,我們不是在堅持正確的‘道’上,追求先進的‘術’嗎?” 張小北的一席話,讓兩位女士都陷入了沉思。 金盛集團的干法,除了管理和技術性手段以外,最大的成果就是觸動了產權改革這條路子。 而像技術比較先進的地方煤炭國企,迫切需要的是方向性的改革。 因為效益對比,太明顯了。 像張小北這樣的,能夠具有這種突破性思維的人,太少了。 也不知道金盛集團的高層,是運用了什么手段,想了什么法子,怎么就能把這個“寶貝”給淘到手呢! 人在思考的時候,時間會過得非常快。 三人一行就這么討論著金盛集團的大事,捎帶著個人的小事,車子也已經到達濱州境內了。 “張總,您是直接回濱州,還是要回集團呢?”話說現在也就是才中午,不過張小北是真喝虛了。 “回集團,這兩天事情多,計劃單列剛下來,我得好好擺置擺置。”張小北笑著說道。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