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0:30!” 不過,球迷的擔心是多余的。 連續送出兩次雙誤后,第三分,安玥兮的近身發球已發得似模像樣,成功進區并直接壓迫普什卡列娃回球空間。 普什卡列娃緊急后退,才避免了將球打出界的噩運,但回球沒能回好,被安玥兮抓住漏洞迅速逆轉。 “2:2!” 學會一項新發球這么迅速的嗎?普什卡列娃深吸一口氣,打算再使用第三局的發球模式擾亂安玥兮的接發時機。 第四局,普什卡列娃的這種發球方式效果直線下降,因為,安玥兮不但沒有退后,反而上前了兩步,站進了發球線內。 普什卡列娃臉色沉了下去。近身發球本就會壓縮接發球員的揮拍空間,這是一個偷襲的招數,并且往往都能偷襲成功。 但如果對方想強攻她的發球的話,就會在球落地彈起的瞬間被打回去。 也就是說,她的發球容易被對手借到力,進而威脅到自己。 改!必須馬上更改!普什卡列娃決定在近身發球里加入下旋,切削近身發球! 普什卡列娃瞬間做出決定,拋球,起跳,揮拍··· 一顆比其他種類發球更慢更飄的近身發球來到安玥兮面前,低彈跳配合低速度,都給安玥兮準備搶攻的快節奏造成了一定延遲。 “15:0!” 這球發得好!資深球迷為普什卡列娃點贊,她是個靈活變通的球員。 又升級了?安玥兮撥弄著拍線迅速思考對策,剛才測量計算了近身發球的軌跡、速度和長度,她明白了近身發球對她制約的理論原因。 每個球員都有引拍擊球的最佳距離和舒適區,一旦對手打來的球離自己的舒適區距離太遠,就會產生怎么也找不準打點和時機的不適感,進而影響擊球選擇,要么猶豫間錯失機會,要么準備不充分導致失誤。 不愧是文化素養非常高的‘博士’!安玥兮回到底線,繼續站進發球線內接球。 還要搶攻接發嗎?普什卡列娃繼續發出切削近身發球,持續擠壓安玥兮的揮拍空間。 但這次沒有像前幾次那樣迅速奏效了。 安玥兮的反應速度在一次次的適應中越來越快,尤其靠著出色的眼力和預判能力,在普什卡列娃跳起揮拍的瞬間,她也行動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