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為什么在很多職業比賽中,很少會有棋手愿意下完全局?
曾經這兩個問題,一度困擾著初學象棋的楊錚。
因為他覺得象棋總體來說是往前走的,雖然的確有很多古棋譜因為戰亂化為灰燼,也的確有著象棋斷層的趨勢,但與人工智能不停交手學習的中堅青年棋手,他們的棋力可比任何時代都要高出不少水平。
可現在為什么流傳的象棋殘局,大多都是古譜呢?
楊錚也曾好奇在網絡上尋找過很多次答案。
但網絡上抱有惡意的棋友很多,一些充滿著惡意揣摩的答案,也一度讓他心感不適。
甚至他還會覺得,現在網絡上所謂的“明白人”大多都是踏著傳統和人性的“尸體”,去彰顯著他們“無與倫比”的“價值”。
他還記得,有一個網友評論,他說現在為什么現代的象棋殘局越來越少,是因為現在有很多棋手都是敝帚自珍,不愿意分享自己的套路,生怕被后人超越。所以,他們明知道走完這盤棋會是一局會被流傳的教學經典素材殘局,但為了不被超越,他們寧可丟掉名聲認輸也不愿意讓這盤棋局后盤被記錄下來。
這條評論也曾獲得高達三千多贊,楊錚當時也差點被調動情緒信以為真。
那時候的他也以為自己是一個“明白人”,在互聯網沖浪久了,他也認為自己能看清了很多人無法看不清的真相。
生活永遠比互聯網更像是一個老師。
當他經歷多了才發現,很多東西只有自己經歷才能看透。
就像這盤棋。
糾結的像一團找不到線頭的毛線團,無論自己使出什么方法,都很難突破這種困局。
他也曾有過一閃而過的放棄念頭。
甚至覺得,繼續下下去,只是浪費時間。
但這個念頭也只是如同流星一般短暫。
他不想輸,也不想如此憋屈的結束此局。
至少,他要在這盤棋局中,展示他的所有。
算力,集中力,對象棋的理解程度,還有大局觀的展示以及他永不放棄的性格,他也不知道自己為什么會這么想,也會這么做。
他更不知道為什么現在會想到曾經他快要相信的那個惡意的回答。
他只知道,如果他能堅持到最后,哪怕輸了,以后這盤棋局也會作為教學局被更多人學習和研究。
說不定會有很多被誤解的初學者因為自己的態度對象棋有所改觀呢?
說不定,會有一些棋友會因為他的這盤棋而受到啟發,棋力大進呢?
楊錚有些天真,甚至可以說是幼稚。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