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在魏王的詔書之下,市面上玻璃器皿少了很多,可依舊使用的很多。
魏王知道后,也只能嘆息一聲。
選擇沉默。
作為君王,他能克制自己,選擇不使用玻璃器皿,至于其他的事情卻是不好了。
龍陽君在行動,開始啟動魏國的間諜,在調查墨爐鐵的產量。
很多隱藏的門客,傳回來消息。
收集這些信息,龍陽君微微皺眉,眼中閃過一絲沉重。
不久之后,龍陽君拜見魏王:“大王,根據侯諜的情報,又是我的分析,在一位少府官員的描述當中,秦國一墨爐可煉化十五斤鉅鐵,每可煉四次,大約是六十斤,而一把墨爐寶刀,需要耗費兩斤到三斤鉅鐵,可煉二十把墨爐寶刀。這樣的墨爐秦國有十個,每可煉制二百把墨爐寶刀!”
“據,墨爐煉鐵可直接把鐵融化為鐵水,然后如青銅一般,澆筑到了模子當中,極為節省力氣!”
魏王擔憂道:“麻煩大了!”
鐵礦最大的難度,就是融化困難,可現在秦國有秘術,可讓鐵礦融化為鐵水,這樣的鍛造效率不知快了多少。
每鍛造二百寶刀,那十就是兩千把寶刀,一年就是七萬寶刀。
當然,秦國不可能劍所有的鉅鐵,皆是鍛造寶刀,而是鍛造為戈、戟、矛、刀、鉞、鈹等長短武器,還要部分鍛造為鐵甲,提升其防御力。可按照產量計算,只需要一年的產量,就可裝備一萬秦軍。
十年后,就是十萬鉅鐵秦軍。
那時,對于六國威脅極大。
“等一等……”魏王忽然想到什么:“為何秦國只有十臺墨爐,若是有一百個,一千個,那不是產量大增?”
龍陽君道:“不是只有十臺墨爐,而是墨爐鍛造需要火候,很多時刻工匠能力不足;其次墨爐煉鐵,需要大量損耗墨爐,使用的次數多了,墨爐會出現破損。要及時制造新的墨爐!”
魏王道:“可有法子,偷盜出秦國的墨爐!”
技術存在壁壘,可有實物在手中,還是能仿照出來的。
龍陽君道:“秦人管理嚴格,墨爐的制造極為嚴密,報廢的墨爐也是管理嚴格,沒有秦王詔令,禁止外人進入。我魏國有一位侯諜,為少府官員的妾室,也是借助醉酒,打探出的消息。”
“墨爐如何煉制鉅鐵,墨爐如何進行燒制,這列為秦國機密,概不外傳。想要竊取墨爐,極為困難。”
魏王聽著,也覺得理所當然。
這樣的軍國重器,嚴格防備是必然的。
魏王問道:“還有什么?”
龍陽君道:“昔日,墨翟善于技巧,善于守城,楚國深受其害。可太子政卻是上善于煉制鉅鐵,善于制造技巧之物,長久之下,不知會制造出何等可怕之物。這樣的賢才,又是秦國太子,對魏國威脅太大了,當殺之!”
魏王嘆息一聲道:“如何刺殺?在諸多的宮衛保護下,想要將其刺殺,何其困難!”
龍陽君道:“難以刺殺,也要刺殺!若是不刺殺他,等到秦軍來襲的時刻,我魏國如何抵擋,難道亡國亡社稷不成?”
魏王嘆息道:“你看著去辦吧,可不要牽連到我魏國,魏國太過弱,經受不住折騰了。”
在戰國初期,魏國經歷李悝變法后,不斷變得強大起來,西邊擊敗秦國,東邊擊敗齊國,南邊擊敗楚國,可謂是威震下,下瑟瑟發抖。
然而馬陵之戰后,魏國實力受到削弱,從頭號強國頓時淪為二流強國。魏國稱霸中原的局面一去不復返,此后戰國開始了齊國和秦國爭霸的局面。
魏惠王時期,秦奪魏國河西,魏向秦割讓上郡,秦奪魏曲沃、平周。
魏襄王時期,魏國聯兵合縱,秦國被堵死在函谷關內,沒丟失土地。
魏昭王時期,魏割讓河東給秦國。
到了他這一代,楚奪取魏彭城、魏蕭。
邯鄲之戰后,魏國收復河東地區,可稍后秦國再次奪魏河東。
到了現在,魏國只剩下大梁附近的城池,人口不到三百萬,軍隊不到二十萬,可謂是凄慘無比。
想著現在的局面,魏王就是心中嘆息。
他也想要振作魏國,可魏國的局勢卻是不好。
一旦秦國集中主力,進攻魏國,魏國會有滅亡的危險。
能撐到現在,沒有被滅亡,只是因為趙國和楚國的牽制而已。
魏國在下之中,一旦魏國敗亡,楚國失去遮攔,楚國必然危險;同樣,攻克魏國之后,可直接從平原之地進攻邯鄲。這可比秦軍攻克上黨,穿越太行山進攻邯鄲,卻是便捷很多。
可即便如此,魏國的局勢依舊不好。
龍陽君上前道:“大王不能頹廢,若是大王頹廢,下真的沒有救了。合縱還是可以破秦。”
魏王點頭道:“對,合縱可以破秦!”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