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秦王稷沒有評論,而是說道:“接下來,考核樂藝。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動于中,故形于聲。聲成文,謂之音。”
侍從上前,端上古箏,一左一右。
趙溪跪坐而下,調著古箏,下意識向著一旁看去。
趙楚正襟危坐,手指在撫摸著琴。
安國君開口道:“樂,是心靈的感動;聲音,是樂的表現形式;施律節奏,是對聲音的修飾。君子從心靈的感動出發,喜愛音樂的形式,然后加以整理修飾。樂,是一種施與;禮,則是一種報答。”
“詩經三百首,我也只是記得十幾首而已,多數還忘記了,暫且也不多說了。秦風……無衣。”
趙溪與趙楚開始彈奏著,一邊彈奏,一邊唱歌。
趙溪在彈奏的時刻,似乎有些急躁,有幾處出錯,可勝在歌聲嘹亮;趙楚倒是曲子順暢,沒有誤差,歌聲柔美動人。
隨著琴聲落下,安國君問道:“父親如何看?”
秦王稷說道:“凡音,都是出于人心,而比音高級的樂,則是與社會倫理相通的。懂得聲而不懂得音為何物的,那是禽獸;懂得音而不懂得牙為何物的,那是普通百姓。只有君子才懂得樂。所以君子才能從辨別聲而進而懂得音,從辨別音而進而懂得樂,從辨別樂而進而懂得政事,于是就有了一整套的治國方法。”
“所以,對于不懂得聲的人,就沒法和他再進一步談音;對于不懂得音的人,就沒法和他再進一步談樂。懂得樂的人也就近乎懂得禮了。禮樂都能夠懂得,那就叫做有德。德,就是得到的意思。所以,無論多么隆重的樂,并不是為了極盡聽覺上的享受,而是要教育人民辨別好壞,回到做人的正道上來。”
“一個勇猛有余,卻是性格急躁,容易沖動;一個隱忍有余,做事缺乏魄力。你們差了很多,治國遜色很多。”
趙溪頓首道:“孫兒謹受教!”
趙楚也是頓首道:“孫兒,慚愧。”
秦王稷說道:“接下來,考驗射藝!”
侍女宦官在行走著,紛紛取出弓箭來,在前方百步之外,擺下箭靶。
趙溪接過弓箭,撫摸著弓箭,這把弓是用拓木鍛造而成,顏色赤黑,敲打起來聲音清揚。弓角,為秋天殺的牛角,質地厚重堅韌。弓弦為牛經,粗大而堅韌。
“好弓!”
趙溪開弓搭箭,箭直接射出。
啪啪啪!
連續射了十箭,就有七箭射中箭靶,只有三箭落空。
趙楚上前,開弓搭箭,只是他的技巧卻是差了很多,連續射了十箭,卻只有一箭射中。
“你們很好!”
秦王稷說道,看著兩個孫兒,一個傲慢,一個隱忍,一個霸道,一個謹慎。
倆個孫兒看著,神情頗為忐忑。
尤其是,趙楚更是心中不安著。
四周的眾人也是沉默著,四周靜悄悄一片,陷入罕見的沉默當中。
秦王稷說道:“溪,你需要什么賞賜!”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