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這個決定可不是胡來的。
曹信早早就在思量,大約是從逃荒途中幾個兄弟以及父親曹坤病死之時,就已經有了這個念頭。
現今這世道,良醫不少,庸醫更多。
無論是為了自己今后身體健康著想,還是為家里人,將自己培養成良醫、名醫乃至神醫,這當然是最佳方案。
再一方面,曹信本身就對醫術很感興趣。
人生百年。
總要有些追求,有些夢想,有些發自內心的興趣愛好。
若一輩子只習武,這是武夫,是武癡。
不是正常人。
曹信這輩子總不能全部心思都撲在習武上。
百無一用是書生!
武夫又何嘗不是?
在習武之外,還須有一技之長傍身,有其他愛好調劑。
醫術。
從醫。
這是極好的選擇。
掙錢不少,地位不低。
雖說在大梁,有權有勢的人物的確能夠對醫者呼來喝去,哪怕遠近聞名的良醫也最多得幾句恭維,照樣不敢違逆,以免招災惹禍。
但曹信不同。
“我本身習武,有‘青銅仙門’,日后造詣不會太低。”
“在這基礎上在學醫行醫,日后是對標‘殺人名醫’平一指、‘蝶谷醫仙’胡青牛、‘閻王敵’薛慕華,乃至‘桃花島主’黃藥師這樣的人物。”
若醫術超群,則廣交人脈,江湖處處是朋友。
若醫術平庸,便不示人,默默鉆研打發時間。
總之,只要有武力在身,就不怕災禍上門。
然而。
想學醫也不容易。
……
“我打聽過了,宏濟堂、仁心堂、善信醫局這些大字號的醫館,招收學徒都有各自要求,還得有關系有門路推薦才行。”
“小一些的醫館更是這樣,一般都是子侄傳家,即使收學徒,也是從宗族、鄰里挑選的身家清白聰明伶俐的。”
八月十八,曹信帶回來一個壞消息。
想學醫?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