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采風。
李石靜靜坐在夜色中,覺得自己首先應該親近自然。
“或許該遍觀山川煙霞,感受那天然意趣,晨采朝陽紫氣,晚采山水之氤氳,平常時,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得意時,便肆意狂笑于天地之間。”
不過,他內心又有一問:如此,可洗去后天污垢,得本我真我?
呆坐了十來分鐘,李石輕輕搖頭。
親近自然是應該的,但他不是魏晉那些名士,他是他自己,一個愛山水,但更愛紅塵的現代人。
“所有一切欲望雜念都是我自己,那些所謂的‘污垢’也是我的一部分,所以根本沒有污垢,一切皆是真我本我。”
李石無聲笑了起來。
“于我這樣悶……內秀的人而言,遍觀山川煙霞,不如近距離體悟一次美人身韻!”
他站起來,去次臥找了一圈,最后在落地窗前的地上找到了自己的手機,拿著回到客廳,打開瀏覽器,搜了一下中國古典舞和身韻等資料。
找了一圈,又在幾個視頻平臺看了一些古典舞視頻。
“學古典舞的有句名言,‘無韻則神死,少律風格無’。”
“身韻,便是‘身法’與‘韻律’,身法是外部技法,韻律是內涵神采。”
“古典舞四大基本要素:形、神、勁、律。”
……
李石了解的越多,越覺得中國古典舞與書法實在有許多共同之處。
他又想起國畫和戲曲,以及諸多從華夏文明里衍生出來的藝術。
“似乎一切的追求,都是為了形神兼備,技與道合……嗯,也是歸于天人合一的哲學總綱。”
并非李石文青,想問題總往云里霧里的哲學方向走,而實在是他如今的書法迅速增長到了這個境界,想要再進一步,就必須思索和感悟這些東西。
一句話:實力到這了。
“不過也不能沉迷于空想,終究要在創作中體悟。”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先從古典舞的身韻開始了解,如果不夠,后面還可以從各類戲曲的青衣花旦身上找找靈感,她們不但追求身韻,還有唱腔唱韻。”
李石又在b站上看了半個小時的古典舞,看看時間,已經快五點鐘了,便轉身來到主臥,直接從床尾上去,躺在中間,一手滑膩,一手豐腴,瞬速進入甜甜的夢鄉。
只睡了三個小時便自然醒來,見雪山幽蓮與水中百合還在嬌睡,便小心翼翼地下了床。
漫步走到書房,從書柜里找出筆墨,開始臨摹《蘭亭序》。
晉人尚韻,而論第一,自然要數王羲之這《蘭亭集序》,恰好也是李石目前行書影響最大的三本字帖之一。
另外兩本是歐陽詢的《張翰思鱸帖》和米芾的《蜀素帖》。
解縉在《春雨雜述》中說:“右軍之序蘭亭,字既盡美,尤善布置,所謂增一分太長,虧一分太短。”
這仿佛在贊美一位天生麗質的舞者。
《蘭亭集序》全文28行、324字,李石背臨一遍,感覺比上次拿實體毛筆寫的時候好了不少,不由欣喜——看來用意念和想象力練字,對自己來說,確實也能起到作用!
“王羲之在山水間會友喝酒,微醺之余寫了這千古名篇來抒發內心諸多感慨,可謂是因緣際會,但也是以往文學和書法素養的積累之功。”
“以我如今的積累,就算再有機緣,也寫不出這樣的神品之作,頂多奢求一下妙品。”
“呼朋喚友去游山玩水,是他的創作靈感來源,那我的靈感來源呢?”
李石立馬想起昨夜的思考,又背臨了一遍后,拿出平板電腦,繼續上網看古典舞的視頻。
半個小時后。
“看視頻太不過癮了,還是得現場觀摩。”
李石先把自己周圍的人想一圈,發現自己好像不認識專業學舞蹈的人,唯一認識的一個舞蹈有關人員,還是當初在京城路上偶遇的那個寶島女生陳牧靈。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