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690章 “隕石”-《新書》


    第(1/3)頁

    從春秋到漢朝,江東人都以彪悍聞名:吳王越王相繼稱霸,南方徒卒一度吊打北方車兵,稱霸東國百年;吳越雖亡,但遺民仍在,他們好用劍,輕死易發,秦末時八千江東子弟隨項羽北上,巨鹿之戰、彭城一役,也曾攻得身高馬大的關中男兒毫無招架之力。

    自漢以來,吳縣、會稽地區漸染中原風尚,戰斗力略有削弱,但江東有一處地方,卻仍是武德充沛。

    “丹陽之兵,甲于江東!”

    劉秀入主東南前就曾聽人稱贊丹陽募兵,這是個年輕的郡,漢武帝時才劃分出來,夾在豫章、吳會中間,幅員數千里。雖然瀕臨長江,但腹地大山眾多,森林茂密,多有山越部落聚居。

    丹陽漢民民風果勁,他們平日里披荊斬棘,半農半獵,不但要抵御山越的襲擾,還時不時因為賦稅問題與官府對抗,因此鄉黨頗為團結,往往聚能成兵。加上丹陽富有鐵、銅、錫礦,百姓能自行鑄造甲、兵,這使得丹陽郡大規模械斗成了家常便飯,到了近年,漢民甚至能反過來搶掠山越,打得他們不敢出山,漸漸地,丹陽漢民團體,遂被官府稱之為“宗賊”。

    劉秀花了好些年,才將丹陽宗賊收服,他仿照戰國魏武卒,一人當兵,全家免除賦稅,甚至還能在平原分些房宅,    有功者再送幾名斬掉大腳趾的山越人為奴婢。丹陽尚窮,    當兵儼然成了好出路,    全郡不過十萬戶,竟有兩萬余人從軍,其中最精銳的一萬,    更成了劉秀的直屬部隊,對他忠心耿耿。。

    世上難有兩全之事,    能打的部隊,    往往桀驁不馴,    時至今日,能號令丹陽兵的,    唯劉秀一人而已。其余諸將,哪怕馮異鄧禹,丹陽宗帥們也不放在眼里,    這也是劉秀不顧風險,    親將丹陽兵出擊的重要原因。

    奉第五倫之命,    在當陽河上游守著土囊的五千魏兵,    就看到這樣一幕:從稀疏的林地中,鉆出來數不清的敵人。他們頭上皆裹青巾,    與樹葉顏色相近,以至于駐守此地的衛尉第七彪竟未能及早發現,等魏軍結陣時,    丹陽兵已經沖到了河邊……

    被土囊蓄水所阻后,當陽河變得淺小,    根本攔不住丹陽兵,他們身上雖然披掛著甲胄,    兵刃亦利,腳上卻只穿著草鞋甚至赤足,    然腳程極快,畢竟在丹陽復雜的地形中,眾人都能升山赴險,抵突叢棘,故而于林中跋涉時,如猿狖之騰木,進入水中后,    則若魚之走淵。

    第七彪雖在多年前于潼坂力阻王常,但那是靠了地形優勢,如今丹陽兵正面沖來,猝不及防之下,    竟手忙腳亂,魏軍的弩箭將百多人射倒在河中,但丹陽兵不懼死亡,前赴后繼而來,更有一員猛將,身披重甲,縱馬馳騁,突擊陷陣,正是賈復!

    丹陽兵三沖魏旅,第七彪不能敵,急忙讓人請求支援,他知道皇帝只派出了一半的預備兵,還有不少隱于大本營后,而萬脩部更在數里外,正壓著王常打,或可勻萬余人過來?

    然而第七彪沒等來援兵,卻接到第五倫口諭……

    “衛尉且先退卻,放丹陽兵過河。”

    “敵若渡河,這土囊所塞的水壩怎么辦?”第七彪憂心忡忡,但還是遵命行事,半真半假,這五千師旅仿若被丹陽兵大敗,倉促東移。

    劉秀也縱馬越過當陽河,立刻下達了命令。

    “賈將軍率眾追擊,后隊渡河后,毀掉水壩!”

    ……

    水壩是魏軍昨夜壘的,數萬人扛著幾千土囊堆砌,堵住了當陽河水,在上游形成了不大的堰塞小湖,以方面過河作戰。

    筑壩難,毀壩卻易,丹陽兵最后千余人搬開一個缺口,水流便奔涌而出,朝下游沖去!

    然而當陽河實在太小,作為漢水支流的支流,根本無法復刻韓信濰水淹龍且的名場面。整個堰塞湖中的水一泄而注,最初勢若奔馬,但才沖幾里就平緩了,未能傷及魏軍,頂多嚇到正在渡河送箭矢的輜車。

    然而漢軍三路皆是劣勢,且戰且退,而魏軍則步步深入,幾乎全部渡到當陽河南,如今河水一漲,儼然將魏軍陣型一分為二,應能稍稍阻礙他們回援的速度。

    這爭取到的片刻時間,便是劉秀反敗為勝的關鍵!

    魏軍各部將校也注意到了這點,左方的萬脩,中央的岑彭,紛紛遣人回來請示第五倫:“是否要停止進攻,稍稍退卻整軍?”

    但第五倫卻讓諸將繼續督戰,他此刻正站在大本營,手持千里鏡對準正自西而東,朝這兒不斷突進的丹陽兵,說道:

    “無事,敵,已在我眼中了!”

    因為漢帝大纛還插于原地,第五倫不知劉秀竟親自出戰,但丹陽兵的大名他久已聞名,多年前在淮北圍困蓋延,近日又于南漳河配合賈復吃掉岑彭后隊,實乃漢軍中流砥柱。

    第五倫是故意放這支部隊過來的。

    “象陣敗退后,敵軍士氣大落,但仍在苦撐,若丹陽兵冒進覆滅,則其余部曲,必將盡數崩潰!”

    他讓人去通知正在撤退的第七彪:“令衛尉退往東三里處小丘,橫野鄭將軍會接應。”

    橫野將軍鄭統乃是魏軍中的猛將,他出身新秦中豬突豨勇,是第五倫嫡系中的嫡系,在龍首渠一戰成名,只可惜僅能將小眾,難以獨當一面,淮北一戰,蓋延冒進被俘,鄭統支援不及要背一點鍋,這五年里沒有升職,仍為雜號。

    今日大戰,鄭統卻不得在前線,反而奉命守衛在大本營附近,看著同僚各顯身手,他急得抓耳撓腮。

    如今但見第七彪從河壩處敗退,而丹陽兵緊追不放,鄭統接到第五倫口諭口,立刻興奮起來。

    “不過是一枚僥幸過河的小卒子,也想來將軍?”

    ……

    自與第五倫為敵以來,劉秀已經憋屈了十年。

    每次與魏國交戰,劉秀先與鄧禹謀于廟堂,千算萬算,可謂殫精竭慮,因為清楚己方國力微弱,處于劣勢,所以就算第五倫再誘惑,劉秀也堅決不打決戰,他寧可失地存人。

    可這未能給大漢帶來希望,疆域一點點被蠶食,愛將一個接一個陣亡,興復漢室,還于舊都的夢想越來越渺茫,到最后只有劉秀自己信了。

    每每遇挫,自責惋惜之余,劉秀也越發懷念年輕時,反復回憶那場讓他聲名顯赫的昆陽大戰!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常山县| 开平市| 二连浩特市| 改则县| 青海省| 庆安县| 扬州市| 绥中县| 米易县| 平远县| 台安县| 寻乌县| 陕西省| 门头沟区| 奉新县| 江油市| 苗栗市| 文水县| 泗阳县| 济阳县| 江门市| 丰都县| 澎湖县| 汉阴县| 阳城县| 满城县| 右玉县| 澄城县| 和田县| 托里县| 额敏县| 贵州省| 电白县| 鸡西市| 准格尔旗| 滦平县| 阜平县| 广元市| 保靖县| 定远县| 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