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104章 封王-《新書》


    第(2/3)頁

    皇帝陛下沒有采納哀章說“烈風是祥瑞不是災異”的阿諛說辭,而是痛定思痛,好好反思了一下原因。

    最后終于被他找到了!

    “予攝假時,得到符命文辭名叫《紫閣圖》,里面說,要立皇三子王安為新遷王,令皇四子王臨在洛陽建國,為統(tǒng)義陽王。”

    “當時予謙讓不敢當,只封二人為公,后來又有金匱文從天而降,重述此言。”

    “予將符命公布于朝堂,群臣都說:王臨在洛陽建國為統(tǒng)義陽王,是說他據(jù)有天下中心,能繼承新室宗廟,宜為皇太子。”

    “遂從群臣之議,因王安頗為荒忽,封為新嘉辟。王臨為皇太子,始建國三年,置師友各四人,又設祭酒九人,俸祿比照上卿,惟望太子孝悌明經(jīng),他日繼承大位。”

    “但從此以后,太子久病,后來雖然痊愈,卻沒有完全康復,進宮朝見,仍要乘坐黃門所抬小輿而行,又遲遲沒有子嗣。”

    “近來皇后患疾,太子純孝,入宮照料,居于西廂。恰逢烈風毀王路堂西廂及后閣更衣堂,予甚驚焉,又有說符侯上奏,發(fā)現(xiàn)月犯心前星,予甚憂之。”

    “予閉門思索一旬,再看《紫閣圖》,終于領悟,迷乃解矣!”

    王莽一陷入沉思,天下人就得慌作一團,這次也不例外。制詔里接下來的話,震得朝堂中所有人頭皮發(fā)麻。

    “所謂新遷王,乃是太一新遷之后也。統(tǒng)義陽王,乃用五統(tǒng)以禮,義登陽上千之后也。”

    “當年群臣所議出了紕漏,王臨上有兄長而稱皇太子,名分不正。宣尼公曰:名不正,則言不順,會導致刑罰不平,民眾手足無措。”

    “予即位以來,陰陽不和,風雨不時,幾次遇上枯旱蝗螟的災害,糧食減少,蠻夷擾亂中夏,盜賊奸邪頻發(fā),百姓惶恐不安。予深深地思考這些罪責,就是由于名分不正。應當撥亂反正,今立王安為新遷王,改立太子王臨為統(tǒng)義陽王!”

    “予如此良苦用心,是為了保全二子,讓他們子孫千億,讓新室外攘四夷,內(nèi)安中國!”

    制書念完,群臣震撼。

    早就等待此事多日的五威司命陳崇暗暗松了口氣,而國師公劉歆則一下子石化了。

    劉歆是太子王臨的岳父,乃是太子黨砥柱。

    作為王莽昔日最親密的朋友,劉歆太了解皇帝了,知道老友的偏執(zhí),急于勸誡反倒會適得其反。

    所以在王莽不顧國內(nèi)盜賊頻發(fā),執(zhí)意要將對匈奴、西南夷的戰(zhàn)爭打到底時,劉歆沒有說話。

    王莽開始倒行逆施,以百姓痛苦、得罪豪強、官吏乃至全國所有階級為代價,頻繁加賦以供國用時,劉歆沒有說話。

    哪怕?lián)P雄死時,劉歆雖兔死狐悲,也保持緘默,沒有替揚子云說半句話。

    昔日的理想早已偏航太遠,劉歆從十年前就開始內(nèi)懼,他目睹甄氏父子謀逆而亡,看著安新公王舜憂慮而死,大司空王邑養(yǎng)在朝中不用,曾經(jīng)禮賢下士的安漢公攝皇帝,已經(jīng)扭曲成了一個疑神疑鬼,攢著權(quán)力不肯放手的獨夫。

    劉歆自己,亦對王莽不報什么指望,他所有期驥,都放在自家女婿,太子王臨身上,至少王臨是能夠以常理度之的。

    只等一個皇帝駕崩,太子繼位,在自己輔佐下,鏟除朝中宵小崔發(fā)、陳崇之流,與匈奴和親,停止五均六筦之政,撤回邊軍,集中剿滅國內(nèi)盜賊,或許能力挽狂瀾,可是……

    可今日這制詔一下,劉歆徹底心涼了。

    這詔書洋洋灑灑數(shù)百言,但透過縫隙,劉歆只看到三個字。

    “廢太子!”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泽普县| 蒙阴县| 巴东县| 保亭| 滦平县| 屏边| 清远市| 忻州市| 海南省| 长阳| 德令哈市| 安平县| 徐汇区| 平塘县| 盐津县| 平安县| 收藏| 乌拉特中旗| 宁陕县| 晋中市| 麻阳| 彝良县| 高要市| 开封县| 西乌珠穆沁旗| 屯门区| 龙州县| 北票市| 孟连| 江永县| 峡江县| 红桥区| 拉萨市| 周宁县| 定边县| 大石桥市| 银川市| 广饶县| 咸阳市| 绵阳市| 甘洛县|